“我觉得一定要调整一下结构了。”一直坐在边上沉默不语的孙翔这时开腔对记者说,论种粮,他岳父是专家级别的,看一眼地里的庄稼就知道该不该上肥、该上多少肥,农机操作也是一把好手。他对种粮有感情,也种惯粮食了,所以丢不下。“但照我看,只会种粮食的话,那是‘死种田’。现在粮食市场的行情跟前几年大不同了,必须随着形势的变化调整结构。”
“那么你可以在家庭农场内部做做示范啊。”记者说。
“已经做了。”孙翔说,今年春天他养了70亩稻田龙虾,龙虾苗是在农场周边沟渠里捡的,没专门花钱购苗,7月底龙虾可以收获了,两名经纪人找上门来说要包下所有龙虾。孙翔还在犹豫究竟把龙虾卖给谁时,两名经纪人急得差点打起来。结果,70亩稻田里的龙虾卖了5万元,除去饲料和土地流转成本,起码赚到2万元,这还只是一茬的效益,已经顶上一季稻一季麦的效益了,而龙虾每年可以养两茬,养龙虾田块的稻子还没算进去。“由于不熟悉龙虾养殖技术,这70亩龙虾产量不高,如果养殖规模大一点,请一个养殖专家,效益肯定还要好。”
“我觉得明年就可以扩大养殖规模。”黄志兵对老汤说,“老汤啊,你现在搞农业,还停留在以规模论英雄的阶段,规模再大,没有效益也是没用的。”
老汤没有回答。
“我还想试试稻田养鸭,用不同的种养方式分散风险。”孙翔说,听说苏中苏北有种粮大户在稻田里养野鸭,把野鸭的一侧翅膀剪掉,野鸭就不会飞走,一只野鸭可以卖到百来元;还有人在稻田养殖野鸭和麻鸭的杂交品种,效益比单纯种粮好得多。“就是不知道我岳父想法怎样?”说到这里,孙翔转向老汤。
“要是鸭子卖不掉呢?”老汤问。
“这个问题我也考虑过,我想专门去苏中和苏北请教那些大户。”孙翔说,才开始调结构,万事开头难,肯定不会事事顺心。“不过,人家能把结构调过来,我们应该也是能的。”
想了好一会后,老汤对孙翔说,你要是真想养鸭子,我可以找找去年来的那个河南人,听说他养的鸭子不愁销路。“要是可能的话,甚至可以聘请他来当养鸭顾问。”
听到这里,黄志兵说,稻田养鸭后,种的稻子不打农药不用化肥,就不能当大路货卖了。“你不是有大米加工机械吗?你不是有‘汤大伯’商标吗?完全可以经营一下大米品牌啊。”
本报记者 朱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