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秀芹博士也跟记者谈到了她创办北大培文杯的初衷:2014年,她女儿正要中考,孩子不太喜欢写作。于是,朋友介绍了一个著名的作文培训机构的老师给她辅导。北大中文系毕业的高秀芹听了半节课,就不能忍受那位老师教孩子写作文的方式了——基本是按照准备套路来讲,让孩子背诵一些名句名段,应付可能出现的题目,以不变应万变。
“有感于此类现象,我开始觉得在新的形势下,有必要提倡一种新的概念,以此来引导孩子们喜欢写作。”高秀芹说。
但几百篇作品看下来,不少评委仍反映,中间不乏宿构作文,“3个小时写五六千字,没有一点涂改。标题是《度》,就把好朋友或者主角的名字直接写成‘度’,通篇跟‘度’没有关系”。
在高考范文和网络文学夹缝中
零零后作品有真文学吗
但即便如此,几百篇决赛作文中仍有出类拔萃的。
“我们发现的很多文学新苗,他们天生具有对新媒体的敏感性,他们躲在属于他们自己的虚拟社区空间中,封王封后,比如同人社区、穿越社区、科幻社区、历史社区。只要等待时机成熟,他们摇身一变,就可以蛹化成蝶。”高秀芹说。
“我今天打了一篇95分的作文,孩子文章的脑洞开得很大,是零零后孩子特有的叙述方式。”大赛评委、北大中文系副教授邵燕君指出,她把文学性比作精灵,在各种文学中穿越。在口头文学中,它附着在讲故事人的声音里;在印刷文明时代,它则翩然于纸张之上;而在屏幕时代,它也会在电脑上手机里。媒介变化会导致内容变化,文学性也会发生变化。
但零零后迷恋网络文学并不被成人世界接受。
邵燕君发现,很多中学生喜欢看也喜欢写轻小说,她做青少年网络文化研究时,看的比较多的网站是“SF轻小说”“欢乐书客”和“不可能的世界”。她承认,看这些文字,成年人是要克服很多障碍的。但要理解这一代人,就必须看懂他们爱看的文章,其实这些文章最接地气,最符合这些十几岁孩子们的内心世界。“现在人们把网络文学妖魔化,主要是因为不了解它,网络文学已经发展了近20年,其中不乏精品。”邵燕君说自己经常看网络文学看到兴起,还会给写手打赏。
她指出,培文杯的比赛是介乎高考作文的任务性写作和自由发挥的网文之间的。
另外一名评委,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滕威则认为,大部分学生一直在接受高考作文的强力培训。一般语文老师会拿出《意林》《青年文摘》等杂志中隽永的小品作为范文让学生熟读背诵,刻意定制高考作文。很多学生不喜欢这种写作方式,便投奔创意写作而来。但他们对创意写作还存在两个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