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锦津:我看香港和内地不一样。香港毕竟地方较小,人们居住较小,而且密度高,所以他们的生活需要都在社区里反映出来,像市场、银行等很多设施都能在社区找到。但也有不好的地方在于,整体区域建设比较少。如果政府没有动力去做,让建商一小块、一小块去盖,就不能符合到地区的需要。我们有一个市区重建局,他们因应这样情况,有政府政策支持,就一大片、一大片地去改造。市民反映不错。比如湾仔区利东街整条街的改造,现在建好之后,很多人去,有很多欧美式餐厅,街道也非常好,地下也有通道直接连到地铁站,非常方便。整片发展有它的好处,可以把社区缺乏、需要的东西放进去。目前湾仔区一些重建项目都朝这个方向去做。
另外一个特点,就是社区凝聚力。我们香港很多社区有很多旧的房子,居民很喜欢在附近找住所,长期形成了社区凝聚力。比如跑马地,社区居民之间联系比较密切,而且有一种很休闲的感觉,人与人之间比较礼貌,素质比较高。湾仔区在香港十八区里面,人均收入第一,人均教育水平第一,快乐指数也是第一。这都有赖于上几辈人的努力。
记者:所谓凝聚力,社区市民对社区事务参与程度如何?主人翁意识强吗?
吴锦津:最近我们委托大学去做调查,看看我们地区有什么特色。调查发现,有很多长者,透过NGO举办的很多活动,对我们湾仔区很有归属感。香港有很多NGO做了不同的工作,有些涉及老人家,有些涉及青少年,有些涉及伤残人士,很多服务做得都很好。另外,我们香港很有名的就是慈善事业做得非常多,比如华东水灾我们香港都踊跃捐款,本地每年都有像东华三院、公益金等筹款,大家都非常踊跃。这些都是社区宜居的非常好的例子。很多人说香港人人情薄,比纸张还要薄,但从这点看又不一样,也有很好的一面。
社区最重要是凝聚力。街访之间有什么事情,一定要肯对你讲,肯对你反映他们的要求。我的口号就是三项,一个就是聆听社区的需要;一个就是关怀社区的发展,看看这种发展是不是符合我们的需要;第三就是服务我们社区的人群。这就是我的座右铭。我去当区议员,就要好好听,好好关怀,好好服务。
我有两个办事处,一个就是现在采访所在地,就开在路边,大家都知道我在这里,找我很方便。另外一个地方在也不远,有90平米,为什么找这么大地方呢?我们知道香港寸金尺土,土地很贵,但我却坚持要大的地方,就是要给居民做活动。有人在这里活动,就有一种归属感;在这里凝聚一班人,在这里练书法、唱歌、开夜总会,这个社区就有一个凝聚力。而居民有什么事情,就当场反映给我听,很快、很直接,我们马上按照他们的需要去督促政府把事情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