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立足于当前新的人口结构和经济形势,香港未来社区服务、社区建设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是如何的?需要克服什么样的困难?
吴锦津:未来我看主要是整体规划。比如具体到湾仔区而言,我们就有一个整体计划,利用加路连山几万平方尺的地。区议会一直在讨论如何发展才最符合湾仔区的需要。现在确定,就是基于湾仔区缺乏交通交汇点,造成很多小巴在铜锣湾路边停靠等客,造成很多污染和道路拥堵的现实,加以整体改善。我们希望利用新地做一个交汇处,把小巴总站、巴士转乘都放在里面,上面盖一些住宅、商业用房,再放一些社区需要的东西在上面,再建设地底人行隧道去连结地铁。这些都在讨论之中。区议会的功能就是要把地区需要反映给政府,使之在决策的时候多一点考虑。
记者:在二十年中,您所亲身经历的最令您印象深刻的大事件是什么?
吴锦津:像SARS、金融风暴,对我们香港人来说都是最大的冲击。但我们感觉,面对这样大的冲击,我们还有狮子山精神,同舟共济,很快就恢复过来。我非常佩服SARS期间、特别是医疗界前线人员,牺牲自己生命,去维护香港的卫生环境。金融方面,我们经过一个金融风暴、一个金融海啸,都对香港冲击很大;但是如果我们没有中国做后盾,这样的冲击对我们真是没顶。因为有祖国在后面支持,我们一关一关地过。所以香港的发展离不开祖国的支持和政策的配合。
我们香港百多年来经历过两次经济转型,第一次在解放前后,很多资金和人才来到香港,开设工厂,我记得那时我还小,我们每一个家庭都在穿胶花、做家庭小工业,繁荣从那个时候开始。第二个是80年代以后,香港因为工资太高、土地太贵而导致工业北移,把技术和资金带到祖国去,本地发展金融服务行业,高峰时造就了“纽伦港”。但到目前,也遇到瓶颈,十多年前我们大学生入职时一万多块,今时今日也是一万多块,这说明我们香港没有新的经济引擎去带动。
最近最令我高兴的有两件事。第一,中央把河套区划给香港,做高新科技园,这个非常好。香港缺乏土地和人才,白白浪费了很多时间。如果香港不向高端发展,就没有出路。第二就是最近提出的大湾区9+2的概念,我也参观过江门、佛山、顺德等城市,感觉香港缺乏的东西,在很近的地方都有。我们优势互补,是香港未来发展的动力。现在9+2大湾区的GDP已经和东京湾相若。如果我们好好整合,优势互补,可能翻一番,比它更好。
另外还有最近推出的大屿山发展计划,这么大地方还没有开发好,说不过去。我们发展一定要有土地,没土地就没法发展。最近这些,都是朝好的方面去发展了。
香港回归初期,就是强调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没有很好地计划未来。但十三五就把香港放进去了。我们应该随着国家发展,一同进步,优势互补。发挥香港既有的优势,乘着顺风车,一带一路,香港前途非常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