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注意到,在知乎等社交网站上,一些网友甚至晒出自己在不同商家检测出的祖源分析结果并进行对比,用词颇为专业。
这些网友被陈钢认为是“对于自身基因有兴趣、愿意通过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的消费者”。作为微基因联合创始人,对于祖源分析的“走红”,陈钢向澎湃新闻分析称:一方面,消费者对于追溯自身历史、家族历史充满兴趣;另一方面,通过基因来分析祖源是非常可靠的,而且通过数据库来分析人类祖源的迁徙路线、祖源分布等,也是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
不过,相比“兴趣使然”的祖源分析,此前一度流行的“天赋基因”检测受到的诟病则更多。
据媒体报道,2016年,拳击奥运冠军邹市明的妻子冉莹颖在微博晒出了儿子轩轩的天赋基因检测报告,显示轩轩的天赋是在语言和数理逻辑方面,引来不少网友评论。
对此,陈科认为,目前很多“不负责任”的基因检测为了宣传自己的产品,并未将基因突变与音乐、绘画等天赋甚至疾病的关联性阐明清楚。
陈科强调,很多情况下,基因突变所带来的报告结果只是一种“关联”,而并非因果,但这种“关联”在部分公司做市场宣传时被直接等同于“因果”,造成消费者的误解。
“至少目前(技术条件)来说,天赋基因检测肯定不行,将来也许可能会有,但要等我们的数据量足够大再说。”陈科说。
对此,陈钢也表示赞同,他列举微基因报告中包含的“绝对音准”测试,“已有研究中,一些基因的突变与对音调的敏感存在关联性,但这并不能约等于有音乐天赋。”
然而,在不少“天赋”基因检测公司的报告中,却直接将拥有“绝对音准”的可能性向消费者呈现为“拥有音乐天赋”。
在前述多家基因检测公司的套餐报告中,遗传风险项目包括糖尿病、白癜风、肾结石、胃癌、心源性猝死、阿尔兹海默症等几十种疾病的患病风险,系数单位为“倍”。
对此,陈科认为,出现类似“可以预测疾病风险”宣传语的广告都有夸大宣传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