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一管理到多元治理
政府的作用应从万事包办转向沟通协调,搭建多方参与共治的服务平台
公众与社会的参与,是实现市民与政府互动,提高城市管理效率的重要保障。如何让新城新区的管理从单一转向多元,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以新加坡的城市管理为例,其通过在市镇理事会吸纳普通市民,并定期召开理事会,提供理事与市民共同探讨城市管理问题的机会,提高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同时也为政府促进多元参与机制的实现提供合法渠道。
“要实现人民城市人民管,政府的作用从万事包办转向沟通协调。政府负责搭建多方参与共治的服务平台,激发民间参与城市治理的活力,让社区、志愿者、企事业单位、民间团体成为城市治理的重要力量。”董珂说。
“其中,一个基础工作就是城市管理的信息公开。”王伟认为,围绕城市规划管理的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等重点环节,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依法、主动、及时、准确公开政府信息,让社会公众看得到,看得懂。
与此同时,要健全多元参与制度、拓宽多元参与渠道。“值得注意的是,要给多元参与做好定位。哪些过程需要多元参与,可以参与到怎样的程度,哪些还不适合公众参与,需要分类推进,都需要好好研究,‘全过程参与’和‘全社会参与’之类的说法要慎重。”刘士林建议。
王伟认同这一观点,并进一步阐释。他说:“凡涉及城市重大公共利益的决策,涉及复杂事项的决策和涉及多种利益冲突的决策,都应有序发动社会各主体集思广益、献计献策,在听取各方意见,平衡各方利益后以公正、透明的方式作出决策。”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充分认识物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董珂提醒说,以城市管理中的社区自治为例,什么样的人拥有什么样的权利,在决策过程中占有什么样的话语权,要充分分析。在明晰物业所有者、经营者、使用者、承租者等各类“利害关系人”的权利和义务的基础上,才能建立基于物权法的公共参与决策体系。(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孟 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