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质书走进博物馆’是句玩笑话,但包含了人们对传统出版业萎缩的担忧。”一位供职于出版社多年的老编辑如是说。
数字阅读是否终将与纸质书阅读平分秋色?
虽然发展势头迅猛,但按照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数据来看,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86本,其中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5本,比电子书3.21本的阅读量要高。
“我比较爱看纸质书,喜欢捧在手里沉甸甸的份量。”28岁的宋辰(化名)非常喜欢阅读,特意请假来逛BIBF,“不过周围有不少人开始青睐电子书阅读,有时候我也会想,纸质书真的会消亡吗?”
对此,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对中新网记者表示,“电子书与纸质书各有优势,但纸质书永远不会消亡。根据我们的调查,电子书阅读器阅读情况增长出现在2011年与2012年,之后也在下降。未来,电子书、纸质书阅读都还有增长余地”。
“电子书与传统纸书是互补作用,移动终端用户增长较快,整体带来的行业增长,传统纸书发行的内容将会以精品、经典书为主,从发行量上来看,实体书出版仍然有着极强的优势。”掌阅版权总监吴贲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道。
“不论是看电子书,还是在手机上刷微博、朋友圈或知乎,虽然也都是获取知识、开阔眼界的过程,但从仪式感到阅读体验再到收获,我都更青睐纸书,闲来无事泡壶茶,坐在沙发上翻开书本,才感觉是真正在‘读书’,”读者罗奇(化名)这样评论。
“内容”仍是传统实体图书发展的关键
数字阅读风潮之下,对实体书造成的冲击和影响有多大?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周绚隆告诉中新网记者,现在来看,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前些年数字出版热,大家担心程度很高,甚至传言纸书过多少年就要消亡,但随着时间发展,有这种说法的人越来越少”。
如周绚隆所说,《2016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总规模为701亿,较2015年的624亿同比增长12.30%,延续了2015年的增长势头。
“从更大范围内看,在经典著作阅读方面,纸书反而在增长。”周绚隆认为,纸书还是深度阅读的主要方式。
“传统图书出版要想做的更好,还是要把精力集中在内容上,一定要出优质内容。”周绚隆指出,现在社会上都在提倡全民阅读,学校也给学生推荐经典图书,大家越来越意识到优质版本的重要性,“当然新的技术还要去尝试、接触,装帧设计需要更讲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