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变通方式继续违规喝
记者采访发现,尽管多地均已明确工作日中午、公务活动中不许饮酒,但一些干部仍然积习不改,通过种种方式变通,继续“过酒瘾”。
--顶风继续喝。今年5月20日,四川省盐边县水产渔政局副局长黄光波带队前往渔门镇狮子堡村和西牛村开展调查工作,因午餐时贪杯贻误工作,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今年9月,中央纪委公开曝光国家食药监局应急管理司原司长毛振宾去年9月18日中午,违反有关规定接受宴请在工作日中午饮酒。毛振宾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被免去职务。
记者在一些地区采访发现,除了中午顶风喝,“中午没法喝晚上补”等观念和做法较为普遍。吉林省一位基层干部坦言,虽然明确公务接待不能饮酒,但接待上级领导或投资客商“不喝酒就没法拉近感情”,因此一般都是午餐说清楚不喝酒,等晚餐、宵夜接待时再放开喝。
--躲进隐蔽场所喝。一些地区党员干部“酒兴难除”,采取种种方式遮掩,违反规定继续喝,茅台、五粮液装进矿泉水瓶,驱车到乡村农家乐、躲在机关食堂放开喝。今年9月,天津市纪委通报,2015年11月,天津市水务局大清河处副处长唐永杰,在水政执法人员技能比武活动后,安排参加活动的18名所属单位负责人中午在单位食堂聚餐,并饮用白酒和红酒,被给予党内警告处分。
记者调查发现,随着中央八项规定对公款吃喝的限制,现在不少接待都转移到机关单位的餐厅里。这些餐厅往往设置独立包间,与员工正常就餐的场所隔离,私密性好。
--自购酒水放开喝。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解集乡人大主席刘勇在一个周二的中午,在饭店宴请同学等15人。刘勇从饭店购买1瓶白酒,和另外3人饮用。尽管不涉及公款吃喝,但刘勇仍因工作日午间饮酒问题被纪检部门给予党内警告处分。
一些基层干部认为,“禁酒令”针对的是利用公款买酒饮酒,如果是私人带酒或自费买酒就不应算违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廉政研究院院长乔新生认为,只要是在工作时间、公务接待中饮酒,可能对工作履职造成影响就属于违规。若是公款购买、报销酒水,则性质更严重。
“酒桌上好办事”积弊难除需久久为功
记者调查发现,“禁酒令”实施后,得到众多公务员支持。吉林长春市一位乡镇党委书记告诉记者,以前上级部门检查指导,中午、晚上都得接待、喝酒,有时同时得陪好几桌,身体受不了也得硬着头皮喝。“现在有人提出喝酒,其他人会提醒‘规定不让’,接待负担明显轻多了。”
“经过执行八项规定与反‘四风’,大吃大喝等现象明显好转。”汪玉凯说,然而“酒桌上好办事”“无酒不成席”等长期形成的积弊具有一定惯性,若不持续监督,公款吃喝极易“死灰复燃”,影响党政机关正常工作效率,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
黑龙江省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崔永洪表示,当地原来有“无酒不说话、无酒不办事”的陋习,因为喝酒,曾出过很多问题,损害了党员干部形象。
记者统计各地纪检系统2015年以来公开披露案件发现,公职人员饮酒致人死亡事件有25起,涉及9个省份,其中湖南省纪委在今年2月份,一次通报4起饮酒致人非正常死亡典型问题。中央纪委官网通报显示,安徽省泗县农机局曾在不到7个月时间内,就发生两起饮酒致人死亡事件。
汪玉凯等专家建议,清理公款吃喝、违规饮酒等沉疴痼疾很难一蹴而就,应进一步强化预算对政府部门的硬约束,科学合理安排公款支出等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