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国务院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对外发布,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至500万以下为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
按照上述机构的预测,雄安新区有成为“特大城市”的可能。
“不到2000平方公里要装500万人,开发强度、人口密度太大。作为首都功能拓展区,雄安新区地处水资源极度稀缺的华北平原腹地,要成就具有世界一流品质的生态区域城市,开发强度、人口密度一定要显著低于北京平原地区,远期人口规模一定要控制在300万以内。”杨开忠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说,作为反磁力发展极,雄安新区抗衡北京吸引力应该靠的是高品质,而不是数量或规模。
杨开忠提出不超过300万人口的依据之一是雄安新区地处水资源极度稀缺的地区。
“雄安新区所在的海河流域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缺水的流域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介绍,海河流域面积达32万平方公里,流域内生活着1.45亿的人口,人均水资源量只有343立方米。而河北省人均水资源量更少,仅有220立方米。按联合国的标准,一个地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若低于500立方米,这个地方就陷入了严重的水危机。
除了水资源因素,人口密度也是一个度量标准。雄安新区远期控制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如果按照500万人左右的人口规模,雄安新区的人口密度是2500人/平方公里。如果按照300万的人口规模计算,雄安新区的人口密度为1500人/平方公里。
相比之下,2015年,深圳、上海人口密度分别为5713人/平方公里和3809人/平方公里,北京人口密度为1323人/平方公里。
多位受访专家均认为,雄安新区要建设成为一个没有大城市病的新区,人口规模应该适度,避免出现城市规模过大、单中心集聚等大城市病。
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国平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雄安新区地势比较低,又是湖区,资源环境条件的承载力有限,又要建设生态宜居城市,这些都不足以支撑雄安建成一个比较大的规模城市。“远期人口规模应该控制在250万以内,无论如何不能超过300万。北京现在为什么没有成为生态宜居城市?主要还是规模过大。”
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副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近期也提出,未来雄安新区承接非首都功能的迁移,加上创新创业进来的人员,可能将来发展到两三百万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