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经济思想的创新性,集中体现为紧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时代主题,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不断注入新的理论内涵
原理的适用性取决于条件的相适性,这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我国改革发展实践中始终不能忘记的一条重要原则。
人类社会步入21世纪,伴随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以及经济全球化时代潮流的推动,人类为满足生存需要而从事的物质资料生产能力与社会化大生产组织形式,已大大超出19世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所设定的理论内涵。按照马克思生产、消费、分配、交换相互关系原理,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朝着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迈进,绝对不能简单复制西方早期工业化的老路,而要顺应世界发展潮流趋势,紧扣人类生存发展核心主题,在生产、消费、分配、交换这一经济发展循环体中,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注入新的理论内涵,使其始终保持“活的灵魂”。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分析近代以来世界发展历程特别是总结我国改革开放成功实践基础上,精辟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他说,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都有利于增强发展动力,但核心在创新。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仅从其经济思想中所涉及的创新理念来看,不仅大大超出西方经济学创新理论的研究范畴,也深化和发展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说的理论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创新,绝不仅仅局限于产品、市场、科技、组织、资源配置与企业家群体创新等具象层面,而是提升到决定国家与民族前途命运的高度,把创新推及至全局范畴,鲜明提出“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当前,全国上下持续推进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是基于这一理论指导的伟大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经济思想面向未来的前瞻性,集中体现为站在历史新起点上的中国,在立足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谋划人类前途命运的共享共赢新格局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各国谋划发展无法回避的时代潮流,中国也不可能置身事外。然而,在世界经济深度调整,人类命运面临“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严峻挑战的今天,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救世主”,不足以把人类从发展困扰中拯救出来。同样,任何一个国家也无法在全世界的经济挑战面前成为一枝独秀的“赢家”。只有弥合分歧、包容合作,让世界各国携起手来,共同应对人类发展面临的挑战,才是唯一正确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