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崇外公 塞罕坝机械林场原副场长 赵振宇:“最冷的时候是零下四十三度半,那时候使桶打水 桶沿上还有外边溢出来的水就结冰了。”
王崇外婆 塞罕坝机械林场原职工 白文娟:“哭是经常事,冻的。”
1962年的春天,艰苦的造林工作开始了。由于工地离林场驻地较远,必须吃住在山上。冷冽的倒春寒里,人们在荒凉的高原上搭马架子,挖地窨子,作为栖身之处。一日三餐只能啃窝头就咸菜喝雪水。
塞罕坝机械林场原工会副主席 陈木东:“ 全部住的是马架子,男的女的是一个大屋,中间就隔个场长,场长岁数大,四十来岁那时候,这边住着男的,那边住着女的。”
严寒使棉被像钢铁一样冰冷,人们被冻得无法入睡。有人想出了个绝招,将山上的石头扔进火堆,烧热之后捡回来放进被窝。
尽管条件如此恶劣,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们第一年就栽下了近一千亩的树苗,但到了秋天,成活率不足5%。第二年春天,他们又造林1240亩,成活率不足8%。
原塞罕坝机械林场党委书记 李信:“62年机械造林失败了,63年也失败了,机械林场机械造林不成功,没法交待。”
心里憋着这股劲儿,反弹出了更强的斗志。外地调来的树苗水土不服,咱自己育苗;苏联引进的植树机不听使唤,咱自己改造。1964年春天,决战的时刻到了。
塞罕坝机械林场原职工 任仲元:“能动的人都去了,那叫大会战,当时那场面是挺隆重的,都是挑好的拖拉机手,找最好的投苗员。”
在林场第一任党委书记王尚海带领下,马蹄坑大会战,一次造林688亩,成活率超过了95%!望着茁壮成长的幼苗,很多人喜极而泣。
塞罕坝机械林场副场长 陈智卿:“马蹄坑机械造林的成功啊,攻克了塞罕坝高寒地区造林的这种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