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娇说,在数千年前,当时的森林比现在茂密,居民要是走偏了道路,很有可能会在森林里迷失。所以,当时的人们总会沿着山脊,或者顺着河谷,开辟出一条道路。而在古时,修筑一条路,是个巨大的工程。于是,修路人往往会将自己的名字,刻在石碑上。可惜的是,当天,万娇并没有发现石碑。
声音
村民回忆:这条古蜀道,我走过两次
考古人员眼里的这条古蜀道,63岁的付玉章称自己路过多次,也“正儿八经地走过两次”。
第一次是在2003年,两个地质勘查员找到他,邀请他带路,进山探矿。于是,他背上干粮,带着他们,翻过高川粮子山,花了两天半,走到四大斋坪。到达目的地后,勘查员开始了两个月的普查,他也从旁帮衬着。餐饮不便,付玉章跟着“吃了40碗方便面”。
后来,在2014年,他约着四五个村民,想要遛遛,便带着帐篷,走了两天,抵达茶山村。住了一周,再返回清平寨。
走山路,对他来说“就是家常便饭”。看过一两百米的悬崖,住过两个月的帐篷。付玉章说,这辈子吃过的干粮,可以堆成一家超市了。
翻山时,他总是走在最前面。万娇感慨:“当地人的体质,和成都平原的还是不一样。再遥想几千前年,人们常年行进山谷间,体质应该比现代人好。所以,我们找寻蜀道,不能以我们的感知去判断,而要还原当时当地。”
侧记
蚂蝗出没两人中招
行走在山路,除了要留意路面随时打滑,还要提防自然界的“亲近”。
穿梭树林间,一只指甲长的扁平黑色虫子,突然爬上了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主播的膝盖,咬得主播直喊疼。“蚂蝗!”付玉章立马抡起太阳帽,使劲一刮,蚂蝗便离开了。见状,万娇立即从背包里拿出医药包,做了消毒处理。
付玉章认为,蚂蝗挑中主播,是“她穿了破洞牛仔裤”的缘故。而考古人员小高,虽然穿上了冲锋衣,绑上了护膝,还是没能避免蚂蝗的“亲近”。而且一路上,她并没感觉到不舒服。直到晚上9点时,她准备洗漱时,才发现脚已经出了血。通过电话,付玉章指导起来,“一定是有蚂蝗叮过,快,把血挤出来!”
见接连两人中了“蚂蝗招”,付玉章传授起穿山窍门:穿起长袜子,把裤管扎紧,顶上太阳帽,带着锄头,“就啥都不怕了”。
提醒
视频直击龙门山脉考古探险
今日将在封面新闻独家播放
不同于考古挖掘,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曾这样形容考古探险:“比一般的考古多一份惊险刺激,比一般的探险多一份严肃和厚重。”
6月5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独家亲历了这次“古蜀文明早期遗址调查-穿越龙门山脉”考古行动,攀援途中,拍摄下短视频。今日,视频将在封面新闻独家播放,请下载封面新闻APP收看节目。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毛玉婷摄影杨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