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熟悉的旋律曾在无数场合让亿万中国人民内心激昂澎湃。然而,损害国歌尊严的现象时有发生,将国歌恶搞成“股市之歌”的乱象更是令人愤慨。
国歌法明确,在公共场合,故意篡改国歌歌词、曲谱,以歪曲、贬损方式奏唱国歌,或者以其他方式侮辱国歌的,由公安机关处以警告或者十五日以下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在国歌法审议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表示,国歌是国家重要象征和标志之一,肆意亵渎、玷污国歌,在气氛不适宜场合滥用国歌等行为,应受到法律的禁止,国歌法对国歌奏唱行为应予以规范,还国歌以严肃性和神圣性。
随着国歌法的制定,国歌曲谱和录音版本也将有统一的“国标”。“此前,在不同场合,不同的指挥、乐队常常演奏出不同的版本。特别是在速度、力度和表情的表现方式上,差异巨大。”于海说,国歌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声音代表,应该有统一的奏唱情感。
上海市杨浦区文化局局长金雪萍表示,对国歌立法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是一种居安思危的警醒,也是一种对国家和民族精神结晶的崇高敬意。法律中对于如何正确应用国歌的具体规定,对社会公众兼具教育、引导以及惩戒等多重作用。
爱国情感融入血液:国歌列入中小学教材
2008年,“5·12”大地震中,三年级学生许中政和许多同学一起被埋在废墟下面,在漆黑的废墟中,年幼的许中政不由自主地想到了每天都要唱的国歌,通过唱国歌来转移注意力,为自己加油鼓劲,等待救援。同样被埋的同学听到后,也同许中政一起唱了起来。
“后来听说是搜救人员听到了废墟下的国歌声,才把我和同学们救了出来,可以说是唱国歌救了我们一命。”即将步入大学学堂的许中政回忆说,他们从小接受教育就是国歌一奏,立正、肃穆,这是对行为的规范。为国歌制定法律更利于维护国歌的地位、维护国家的形象、增强人们的爱国之心。
国歌法明确,国歌纳入中小学教育。中小学应当将国歌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组织学生学唱国歌,教育学生了解国歌的历史和精神内涵、遵守国歌奏唱礼仪。
校园里,孩子们在操场上正自由活动,国歌突然响起,所有孩子们都自发停下脚步肃立……前段时间,这样一段视频红遍了网络,无数网友为之动容。
一些法学专家表示,将国歌列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必修课,可以使学生们反复重温民族的屈辱与荣耀,有助于其对国歌注入更深刻的理解、更浓厚的情感,进而埋下爱国主义的种子。
“在校园、奥运赛场、边防哨所……每次奏响的国歌都是对祖国和民族精神的一次礼赞。”国歌展示馆馆长杨春霞说,国歌是代表国家的歌曲,是国家意志和民族精神的象征。国歌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强劲旋律,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青少年学习国歌的历史,可以更加深入理解国家苦难史,有利于激发广大青少年信念更坚定、理想更远大,肩膀有担当、行动有力量,不辱使命、奋发进取,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力量。(执笔记者刘奕湛,参与采写记者罗沙、熊丰、丁静、荆天、刘坤、黄安琪、潘旭、陈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