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力的保障
林区群众保护意识普遍增强
天然林保护工程取得巨大成就的背后,是中央及地方政府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有力保障,使林区企业、职工和林区农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
到2016年底,四川天保资金累计投入384亿元,云南170多亿元,贵州80亿元,重庆近60亿元,湖北超过40亿元。西藏虽只涉及3个县,但累计投资也达到11.8亿元。
四川夹金山林业局局长陈守廷介绍,国家每年拨给他们的天保资金1980万元,占到全局人工开支的80%。阿坝州小金林业局局长钟奇志说,自2011年11月小金林业局棚改住房与商业用房并轨建设启动以来,该局已有378户林业职工和涉林人员喜迁新居,户均住宅面积80平方米。据四川省林业厅统计,四川省已累计实施国有林区棚户区和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34261户,累计投资超过24亿元,其中国家和省里投资9.47亿元。
四川省林业厅介绍,集体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在四川惠及2400多万人,“十二五”期间,中央和省两级财政共下达补偿金53.5亿元;2016年至2017年,两级财政已下达补偿金24.8亿元。
长江上游各省份还创造性地将天保工程与脱贫攻坚结合起来。今年,四川将天保公益林建设项目向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和藏区88个贫困县倾斜,重点安排在建档立卡贫困村。西藏将天保工程提标资金与自治区下达的昌都生态脱贫资金进行有效整合,以每人每年3600元的标准,招聘2万多名贫困村民担任护林员。
随着林区民生的极大改善,尤其是对贫困群众的托底保障,林区百姓不仅更加重视天然林保护,动植物保护意识也大大增强。2015年9月的一天,一只成年大熊猫蹒跚地走入四川宝兴县中岗村农户唐国华的蜂箱群中,慢条斯理地“品尝”着蜂蜜,然后又在唐家的屋檐下睡了一觉,次日清晨才大摇大摆地离开。这个过程中,唐家人一直没有惊动这位“不速之客”。
最生动的实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从砍树到种树,再到护树,成千上万的林业职工和林农实现转型发展,安居乐业。
记者采访发现,各地依托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旅游、种植养殖、森林康养等林下经济,逐渐走上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群众增收的共赢之路。实践证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天保工程面积最大的四川省,2016年接待生态旅游2.6亿人次,实现生态旅游收入770多亿元,带动社会收入1790多亿元。
森林康养产业在长江上游的嘉陵江、金沙江、大渡河等周边山区也方兴未艾。夹金山林业局拥有青衣江源和神木垒两个森林康养示范基地。一年四季都有人来,一些游客一住就是两个月。
森林康养已成为林业发展的新业态。四川省林业厅副厅长马平介绍,从2014年底四川提出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到目前已建成森林康养基地63处。2016年森林康养产业实现总产值超过300亿元。
滴水穿石,久久为功。在采访中,许多地方政府官员、林业专家和林区群众都向记者表示,天然林保护是一个长期任务,只有推动林区经济由“输血扶持型”向“造血发展型”转变,形成良性循环,天保工程才会根深叶茂,行稳致远。新华社记者 储兴华 周相吉 周文冲
(据新华社北京8月3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