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动“甜蜜经济” 一地鲜花拍出7000万枝
七夕节,少不了爱情的主题。而每到七夕节来临,其独特的浪漫主题也为商家带来了不小的商机,掀起一波七夕“甜蜜经济”的小高潮。
据京东数据研究院一份关于七夕礼物的调查显示,26-35岁消费者的七夕送礼喜好是浪漫主题,排在前三位的礼物分别是永生花、酒店预订、蜡烛;36-45岁消费者的选择更趋生活化,爱买大闸蟹礼券、牛排、扫地机器人。
作为国内最大的鲜花产地,云南的鲜花销售情况可算是国内花卉市场的“晴雨表”。据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总经理张力介绍,七夕节前的半个月时间销量就能赶上平时一个月。“2010年七夕节期间我们交易中心拍卖出去的花卉是3000万枝,去年达到6000万枝,今年预计达到7000万枝。”
而鲜花礼盒的设计也是推陈出新。南昌一家花店店主小溪告诉记者,今年花店里卖得最火的一款是装有9朵玫瑰花的水晶礼盒,花色可任选,预定价260元。这款礼盒方方正正,透明设计,鲜花直接插在水中。小溪说,这种简约风格寓意“爱你就爱本真的你”,很受追捧。
不过,有很多年轻人希望通过更有意义的方式来度过七夕节。“90后”的王舒欣就觉得送礼物的过节方式已经落后了,决定带女友去参加七夕主题的旅游活动。王舒欣说,以前过节是购物回家过,如今走出去过节,更能放松心情增进感情。
中国民俗学会理事梅联华认为,近年来,七夕“甜蜜经济”的热度不断提升。人们的过节方式也从传统单一的购买玫瑰、巧克力、烛光晚餐、化妆品等购物模式,走向体验式旅游、节日婚礼、相亲派对、主题旅游等更为丰富的模式,这也是七夕节在现代生活里新的发展内涵,值得关注。
文化传承需念好“融”字诀
专家认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地方举办七夕主题的文化活动。不过民俗专家表示,要想让古老节日焕发出新生机,对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宣扬和传承仍需增强。
浙江省民间艺术研究会会长吴露生说,从汉代开始,七夕节乞巧、表达爱情等内涵基本确定下来并一脉相承。江浙一带从唐宋时期开始,就十分突出七夕节的爱情元素。“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对美好爱情的赞美和祝福都是正能量的,值得传承。”
“以传统的方式参加传统的节日,是学习传统文化最好的途径。中国传统七夕节,女性们是通过勤劳和巧艺来展现自己的风姿。”云南汉服协会会长刘丹说,七夕最好的象征物是针、红线、莲藕和荷花。穿着传统汉服,参加传统的民俗活动,有斗巧会,才算原汁原味的传统七夕节。据悉,云南汉服协会已连续举办十届七夕文化节,致力于从服饰、民俗活动等方面推动传统节日与文化的传播。
专家指出,西方情人节、七夕节、“光棍节”构成了我国当代的爱情节日序列,反映了年轻群体普遍的精神需求。曾被淡忘的七夕节重归人们的视线,被看作是中国人自己的爱情节日,显现了七夕在当代的旺盛生命力。应尊重时代选择,合理取舍古俗。
“当今传统节日离不开商业烙印,但一味批判没有意义,建议顺势而为。”上海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员周思杨认为,现阶段正是传统七夕节从“复”到“兴”的过渡时期,舆论应当引导商家从单纯追求商业利润,向带有民族使命感的方向去设计产品和模式转变。
“例如巧克力和玫瑰花已是公认的爱情象征。若能将这一象征融入七夕文化符号体系,那古老的节日将会增添不少时尚感和国际化元素。”周思杨说。(记者 袁慧晶、周楠、白靖利、俞菀、董小红、李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