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植物所科研人员在实验室里展示经液氮降温处理后的新品种葡萄的样品。 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李绍华以酿酒葡萄为例,指出中国葡萄酒缺少特色,一个原因就是栽种的欧亚种品种较少,赤霞珠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导致同质化现象严重。与此同时,中国人均葡萄酒消费量每年增长20%—30%,预计2020年人均消费将达2.5升。在此背景下,进口葡萄酒迅速占领北上广等一线城市,而国产葡萄酒的销量从2013年起大幅下滑。
“我们一直致力于培育出适合中国种植的本土品种,推动葡萄产业可持续发展。”李绍华说。
构建首张高密度遗传图谱
中科院植物所是国内开展葡萄科学研究最早的单位,从1954年就开始进行葡萄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
历经60余年,植物所目前建有占地面积2公顷的种质资源圃,保存了原产中国的具有较强抗寒旱性野生葡萄种13个、原产北美的野生种12个,共有葡萄品种(含杂交品种)450个。
“我们做了大量基础性研究。首现,我们运用自己创建或优化的方法,完成了对重要葡萄种质的果实糖、酸、色素、香气、白藜芦醇、单宁等品质特点以及抗寒、抗热等性状的系统评价,发掘了一批优异种质,提高了葡萄育种亲本选择的科学性;在此基础上,我们弄清了葡萄果实糖、酸、色素及香气等品质的主要遗传规律,构建了国际上首张葡萄高密度遗传图谱。”李绍华说。
在这一过程中,他带领的研究团队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现象,比如亲本果实的含糖量高低并不影响后代;而决定果皮颜色的花色苷则具有显著的遗传特性。
中科院植物所科研人员在实验室里处理新品种葡萄样品的粉末。葡萄样品经用液氮降温后磨成粉末放进离心机,可以开展葡萄的糖、酸、色素等成分分析、遗传规律揭示等一系列研究。 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再比如,葡萄的香气分为三大类:草莓香型、玫瑰香型和普通香型。如果要培育香气特别的品种,就要找到控制香气性质的基因在葡萄基因图谱中的位置。现在,我们已经找到了十几个控制香气的有效基因的位点,这将对未来育种产生重要作用。”李绍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