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开始,海口市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双创”工作,着力补齐城市建设的短板,解决老百姓的民生问题,其中就包括对居仁坊和大同里等老街在内的背街小巷进行专项整治。
海口市发动各个区和职能部门,拉网式排查背街小巷,进行分期改造提升。据介绍,自2015年7月起,截至2016年底,海口市一共改造了2434条背街小巷,共200万平方米。在此基础上,今年将继续查漏补缺,完成169条背街小巷的整改。
“改造提升难度不小,对背街小巷的整治要从最基础的‘脚下修路,头上点灯’开始。”钟钜说。
背街小巷整治改造是一项精细活儿,随着平整道路、规整管线、拆除违建、粉刷建筑立面等“整容”工作逐一开展,栽花种树、见缝插绿、墙画雕塑等“美化”措施也一项项完成。
“硬化、亮化、绿化、美化、文化”让背街小巷面貌焕然一新。
夕阳西下,归家的人、点亮的灯,居仁坊内的小巷里渐渐热闹温暖起来。孩子们在空地上追逐嬉闹着、老人们聚在长椅上闲谈。“以前黑灯瞎火的,晚上我都不出门的,现在我晚上还要出去歇凉、去老街坊家里串门。”一位老阿婆说。
巷口的小吃店里也如往常一样坐满了食客。很多没有座位的顾客就站在门口大快朵颐起来。当被问及为何不在外面摆一些桌子,老板娘给的理由很简单:“本来巷子就窄,摆在外面不就占到公共通道了吗?不能自己方便了,却给大家添堵。”
按照“修旧如旧”的理念,一些背街小巷外围的南洋风格骑楼,内街网状小巷,不同建筑形式的民居和庙祠大院,以及历史建筑,都被一一保留下来,延续了老街的风貌。
大同里和金花村,街巷不光是干净整洁了,老百姓的“生态系统”也完全没有遭到破坏。卖肉卖菜卖水果,修鞋修伞修锁……便民生活圈完全没有改变,与以前相比,变化在于一切都井然有序了。
“我们感觉这个工程得民心,绝大多数老百姓都满意。”海口市委副书记吴川祝告诉记者。
2016年4月和2017年4月,海口市委托第三方评测机构对背街小巷改造效果开展评估,群众满意度分别达到95.07%和97.05%。
观念:在改变中转换
“变化大不大?变化得厉害!”祖辈居住在大同里的充叔是“老海口”,说起街道的变化,他数次竖起了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