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亮 杨胜男 李红雨 李广寅 报道
本报东营讯 在东营市河口区,有这样一批人,他们骑“警车”、穿“警服”,常年活跃在农村和城区的大街小巷,随时随地解决突发问题、化解矛盾纠纷。这就是网格员,是河口区基于特殊的区情实际,在群防群治领域开展的新探索。
董国利是河口区河口街道八吕村的一名网格员,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本村人,他熟悉村里的每家每户,处理各类事项显得游刃有余。董国利笑称:想当网格员,必须是“老乡亲”。据了解,人员本土化,是河口区选任网格员的必备条件之一,农村网格员必须要在本村实际常住人员中物色推选,城市社区网格员必须是在本社区居住超过三年以上的居民。按照这一模式,全区共配备了221名网格员,由于熟悉情况,处理问题合理、高效,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据统计,全区网格员一年可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万余起,化解成功率超过99%,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河口区的网格员是“全才”,会调解矛盾纠纷、制止乱停乱放、处理突发事件,甚至还能提供违法犯罪线索并协助公安机关抓获嫌疑人。这些“硬手艺”都来自于常态的培训和规范的管理。除了上岗前的10天培训,每月还要定期参加一次系统培训,确保每名网格员都能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此外,规范的管理也是重要手段之一,区、镇(街道)利用手机自带GPS,详细记录网格员活动轨迹,作为督导网格员工作开展的重要参考,杜绝了慵懒、怠工、不尽责的情况发生。
“自从综治中心建起来之后,我们开展工作有了统一的指挥调度,工作效率和效果提升了很大一块。”河口街道海宁社区网格员吴春才说。目前,河口区已经全面推开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建设了区、镇(街)、管区、村(社区)四级综治中心,内部设立了群众接待厅、矛盾纠纷调处室、监控研判室、警务室等功能科室,实现了辖区内视频监控和信息数据的统一收集、分析和处理,并对网格内的各类事项进行整体调度,成为网格员们的“大本营”。今年,又在河口街道试点推广了“数字网格”品牌,建设了镇(街)、村(社区)两级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了对网格事项的动态管理和对规律性事件的预警预防。
自从配备了电动巡逻车,河口街道李坨村的网格员单明元总是能第一时间赶到矛盾纠纷现场,迅速化解,并在化解完成后,第一时间向街道综治中心报告。近年来,河口区对网格员全部实行了标准化配备,投资300多万元,为每名警务助理购置了电动巡逻车、专用服装和手机,并研发了手机APP,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推进了“雪亮工程”建设,投资6600余万元,新建各类视频监控探头1926个,设置居家视频巡查、一键报警、手机APP等“九位一体”功能,已经成为网格员开展工作的得力助手和有效补充。
此外,优厚的待遇让网格员们干得起劲又安心。在工资待遇上,该区采取“基础工资+绩效工资”模式,每人每年基础工资4500元,每月补贴60元电话费,对提供线索、抓获嫌疑人的,另行奖励200元—1000元,极大调动了工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