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1月30日上午11点左右,白银某公司女青年崔某在白银区东山路的家中被杀害;
◎2000年11月20日上午11点多,白银棉纺厂28岁的女工罗某在家中被杀害;
◎2001年5月22日上午9点左右,白银区妇幼保健站28岁女护士张某在其水川路的家中被害;
◎2002年2月9日,25岁的女子朱某在白银区一宾馆客房内被害。
揭秘
DNA-Y染色体锁定嫌疑人
性变态连环杀人案发生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武伯欣曾带研究生专门赶赴白银,并踏勘了多起现场,后来对该案进行了专门且系统深入的研究。武伯欣透露,他们于2006年至2007年间介入该案研究分析,他们了解到,多年以来,尽管各级公安机关作出了很多努力,但该案的侦破工作难有进展。“当时该案看得非常清楚,就是性变态作案,但当时的户籍制度、人口登记等管理存在很多疏漏,嫌疑人未进入排查范围。当时的技术和现在的技术也不一样。”
那么,第一起案发28年之后,警方是如何在茫茫人海之中锁定犯罪嫌疑人高承勇的?
据了解,DNA-Y染色体成了破案的关键。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与反恐怖学院院长陈刚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介绍,DNA-Y染色体是一种父系遗传基因,通过该基因,基本可以圈定一个家族范围。DNA存在于每一个细胞核里,在白银系列案件中,警方提取了嫌疑人的精斑,因此可以提取DNA进行检验。高承勇之所以被锁定,是因为其家族中某一个人在外地被警方抓获,警方在比对基因时,发现该人的基因与此案犯罪现场所提取到的基因具有很高的相似度,办案机关在海量的数据信息中找到了与高承勇相关的关键信息,提取了他的指纹和DNA,与当年命案现场留下的指纹和DNA进行信息比对,就此确定了高承勇的嫌疑人身份。
在央视记者第一次采访到高承勇时,他有一个请求:捐献自己的器官。对此陈刚分析,因为年龄不同,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可能会有一些变化,“可能年纪大了之后,会反思、会有良心发现”。另外,他可能知道自己罪不可赦,想在死之前挽回一点,给公众稍微留点好印象。
专家解读
典型的性变态强奸杀人案
“该案自第一起案发,以至后来的连续发案,所表现出来的就是典型的性变态强奸杀人案。”昨晚,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武伯欣分析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