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标题:愿地铁乘务管理员成为乘客安全的守护神
据《北京晚报》6月2日报道,从本月开始,北京地铁将启动列车乘务管理员试点工作。1100余名乘务管理员将先期安排在1号线、2号线上进行执勤,保证广大乘客安全和正常的行车秩序。这1100余名乘务管理员全部为18至35岁的男性,无违法犯罪记录,且具备公安机关颁发的保安员许可证,并接受了列车车厢内安全防范相关知识培训。列车乘务管理员随身配备便携式灭火器、防割手套、记录仪、专用通信手台、强光手电等装备。
刚一看到这一新情况,不免让人有一点新鲜感。在网上,有人甚至晒出了与地铁列车乘务管理员的合影照。但是,从照片中人们能看的出来,这些新上岗的地铁列车乘务管理员表情并不轻松。其实想想也是,您要是知道了他们的职责所在,就会站在他们的角度感知压力,从而对他们抱以理解。
据媒体消息称:地铁乘务管理员在车厢内的值守方式为:高峰时定点值守,非高峰时在所辖车厢巡视、巡查。在车内遇突发情况时,及时利用车厢内的应急通话装置向地铁列车司机报告,遇到日常秩序类情况时,利用专用通信手台向值班人员汇报。目前每两节车厢配置1名列车乘务管理员,工作时间与运营时间同步。
这几年,我们发现在包括北京在内的一些城市公交车上,都出现了保安人员在随车维护乘车秩序和安全。对此,有乘客认为,本来实行公交刷卡制度后,公交系统一些车型因无人售票而节省下来一些人力,如今增设了保安,用工反而比以前更多了。当然,这样的说法比较片面,我们首先还是应该赞赏这样的安排,因为安全无小事,加大公共交通安全保障的投入,对于乘客来说无论如何也是好事。政府这样做,体现了公共政策的“为民”取向,应予肯定。
但是,另外一方面,对于这些保安人员来说,其属性和行为的边界,也要在法律层面清晰起来。换句话说,乘客安全要保护,公交地铁保安人员的权益也要保护。首先,对于这部分人员的用工,应符合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要求,切实保障其相关待遇的落实;其次,要避免因为权责界线不清,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就一股脑往这些人员身上推的现象发生,对于他们的履职考核,要有一套科学明晰、足以服人的办法。尤其是当其履职时,难免与他们认为危害公共安全的乘客发生冲突,当矛盾趋于复杂,情、法、理搅在一起,一时难以平息的时候,如何既保护乘务管理员的积极履职,又依法依规平息事态,正常运营,这体现着地铁和公交管理者的政策水平和专业智慧。
从网上流传的一些图片不难看出,新推出的地铁乘务管理员制服、装备等,都要优于公交车上的保安。这可能是考虑到地铁的空间特点、人员密度以及需要处理的情况要比地面公交更为复杂等原因。其实乘客也非常理解,相应装备是履行职责的重要条件,装备的得心应手,才能保障这项政策的扎实效果,才能获得中外乘客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