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标题:只有网下过的硬才有网上含金量
《北京日报》5月31日报道,北京市政务服务大厅运行一年半以来,39个审批部门170个服务窗口集中“板块作业”,日均办结3663件审批服务事项,“一站式”审批流程明显提速。1188个审批服务事项具备网上预约功能,654个事项具备“触网”申报审批功能,有的事项已实现“全球通办”。网上政务服务设置了法人服务、个人服务、按委办局找服务等12个板块,一站式汇聚全市政府部门网上政务服务资源,如企业法人常用的“设立登记、经营许可、年审年检”等,个人常用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住房”等均可在此查询。
作为社会公众,人们一定都没有忘记,仅仅在三五年前,我们耳边听得最多的,还是“政府网站‘僵尸’化”“超半数网民从未访问过政府网站”之类的声音。那个时候,全国各地相当多的政府网站,热衷的还是以“秀政绩”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公开。政府机关的办网理念,与百姓的需求存在着南辕北辙的反差,群众意见很大。而在几年后的今天,就在人们对政府官网还处于相对淡漠的心理状态下,上述报道却给人带来了“忽如一夜春风来”的感觉——北京的政府官网率先走出了以“秀政绩”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单向发布,开始步入实打实的电子政务新时代。
笔者一位外地在京打拼的朋友,其孩子到了入学年龄。对于非京籍孩子的具体入学政策,他从网上、亲友嘴里听了很多,但是听得越多,越让他觉得心里没底。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他登陆了政府部门网站,找到了相关咨询条目,让他颇感惊喜的是,政府对相关政策的解读既权威又具体。针对一些相对抽象的政策,还举出很多实例来帮助咨询者理解,让人一目了然;笔者一位亲属,去年做了一个较大的手术,听说市里有一个针对“大病返贫”的医疗补助,但是自己是否符合政策补助条件,补助标准如何计算,却到处打听不出一个所以然。在亲友的建议下,她登陆了区政府相关部门的网站,很快就查到了政策的细则和办理的途径,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了申请,最终获得了政策规定的补助。我们不妨想一想,如果放在前几年,身处最基层尤其是农村的百姓,对于这样的政策,很有可能在既无人告知、又无处获取权威答案的情况下,错失申请的机会。
北京的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何以在短期内取得实质进展?我以为主要在两个方面有了突破。第一,是围绕着互联网技术的升级,全社会网络化思维突飞猛进,进而对政府改革传统的行政思路与方法形成促进。互联网技术的升级,解决了办网者与网民的深度互动难题。而随着这些基础问题的解决,“互联网+”随之成为风靡全社会的主流理念。加出质量与效率,加出创造与创新,成为现代国人的普遍追求。“互联网+”对传统的生产、生活、沟通方式,产生一定程度的颠覆。而这样的变化,也必然对政府的传统行政行为产生积极影响。
第二,是市政府敢于直面以往政务效率不高、政务流程繁冗等弊端,以积极的态度致力于政府职能的转变。过去,部门网站为什么会出现“僵尸化”现象?这一方面是因为政务效率、政务流程远远滞后于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另一方面又缘于某些领导把“电子政务”作为一个不能不背的“包袱”来看待。如此这般,应付差事的“僵尸化”现象,又怎么能避免呢?而民众对政府网的期待,是能够从政府网站得到更多的方便与实惠。要满足公众的需求,根子还在于网下的实体政府身上——你的服务意识与服务效率能否具有实质性提升,你的工作流程是否规范与优化。正所谓“只有网下过的硬,才有网上含金量”。说来说去,态度是否积极,才是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取得实质进展的最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