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李海东:特朗普多条“战线”背后的逻辑
就任一年半以来,特朗普对美国内外政策的调整始终处于“大闹天宫”状态。过去一段时间,其在贸易问题上的做法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直到最近移民改革问题在美国国内甚至国际社会引发巨大争议,才又让人意识到,其实特朗普一直在自己开辟的对内对外多条“战线”上疾行突进。
虽然特朗普不满现状与既有规则的做派依然故我,但隐藏在这些“战线”背后的执政理念,变得愈发清晰。比如,基于“美国优先”的反全球化理念,特朗普政府在自由贸易、国家安全、普遍人权等议题上持主权至上和漠视国际共识立场,也抵制智库等非政府组织或市民社会组织影响其政策议程的努力。
又如,重塑美国身份认同的极端民族主义理念。美国的民族主义原本建立在对洛克主义启蒙理念认同的基础之上,种族、肤色、宗教、性别都不对此认同形成障碍。但特朗普决策圈的民族主义,则以美国历史早期居主导地位的白人基督教文化(WASP)为界定标准,试图回归白人至上的“纯洁美国”。
再如,基于分裂世界而确保美国首要地位的理念。特朗普决策圈继承了美国传统战略思维中“找敌人”和加强联盟的观念,它试图以制造大经济动荡的方式撕裂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进而构建美国主导的经济联盟,使其经济盟国与其军事盟国尽可能统一起来,确保美国全球首要地位和国内繁荣。特朗普对欧美国家掀起贸易争端,实质是强迫其在经济领域重新站队,再次向美国看齐。
特朗普政府在其多条战线上的政策实践,基本反映了以上这些理念和逻辑。为确保美国所谓“主权”,它在不断摆脱或修改美国无法主导的一些国际协定或多边机制,其对TPP、北美自贸协定、巴黎气候协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权理事会、伊核协议的处理等莫不如此。为再塑白人与基督教群体的社会主导性,改进蓝领白人就业与福利,它大力限制外来移民(尤其是伊斯兰国家移民),驱逐境内非法移民,废“追梦人”计划、加快边境建墙进程、鼓励开发美国境内化石能源等。特朗普还反复“大骂”前任总统们政策失误导致世界各国占尽美国便宜,不断“大破”多种区域自贸机制安排,不惜以挑动贸易战的方式迫使别国追随美国重塑国际经济秩序。
在对中俄等大国关系的处理上,新保守主义者稳居多数的特朗普决策圈,可预期地采取了冲突和对抗性政策。特朗普政府基本认定,中国经济与政治运作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对美国模式构成挑战,于是对华施以各种战略挤撞行为,不仅在经贸问题上,在南海、台湾、知识产权保护、宗教、网络安全、抓间谍等众多其他议题上,美国采取的冲突性政策同样明显。当前中美关系处于高度不确定性状态,中方对美互利共赢的政策与美方对华战略挤撞政策最终会互动出何种结果,可能需要几年时间才能清晰。
相比之下,美对俄罗斯政策及美俄关系性质则比较明确。美国长期以来边缘化和弱化俄罗斯的政策,导致美俄关系妥协空间基本丧失。双方的对抗性难以因彼此领导人的好恶或更换而改变。特朗普本人对普京心有好感,但他迄今为止改善对俄关系的努力实则在重蹈以往美俄互动悲剧的覆辙。如以历史为镜,特朗普未来可能的改善对俄关系的任何努力,很难有什么成效。可以说,在诸如叙利亚内战、朝核问题、乌克兰危机、亚太区域安全构建等关键议题的处理中,美国寻求的都是边缘化中俄地位。
总的来看,经过一年多的调整和磨合,特朗普决策圈基本形成了其顽固而且具有颠覆性的执政理念,并已体现在多条“战线”的政策实践中,特朗普政府政策的可预测性也更强了一些。由于基本背离多元化的主流精神和全球化时代的大趋势,特朗普政府在移民、医改、经济管理去监管等重大国内议题解决过程中,已经并且仍将不断碰壁,在经贸、区域安全等国际议题上亦会如此。不得不说,特朗普决策圈误读了美国与我们的这个时代,实施了加剧美国自身和国际社会分裂的政策处方,其结局很可能会是悲剧性的。(作者是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