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马上评|在“中国式相亲”中,大家都失去了做人的尊严
物化,是一个中国知识分子颇为熟悉的概念。按照卢卡奇的说法,它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获得物的性质。这本来是一种隐喻,但他老人家没想到的是,当代人连最后的掩饰也不需要,直接给自己标上了价格。
最近,一份从北京各个公园相亲角新鲜出炉的中国式相亲价目表刷爆了朋友圈。它告诉了我们一些相亲市场上残酷的现实:门当户对是铁律。京籍、未婚、有房、经济条件好早已是相亲市场的标配。在条件匹配中不乏走火入魔的例子:只要相亲对象有北京户口,就算轻度残疾也有人能接受。不少大爷大妈认为属羊的人命不好,不是中途丧偶,就是没儿没女,即便其他条件再合适,只要属羊,也一律不考虑。
之前,在上海和成都等大城市中,类似相亲活动都被媒体报道过。现如今,“门当户对”也不是一个不能被接受的概念。为何偏偏这张价目表会引发核爆式的舆论反响?在以前的活动中,代子女相亲的大爷大妈们还戴着温情脉脉的面具,在列举各种经济条件时,不忘强调自己的下一代“人品好”“有上进心”。而在这张价目表面前,这些都变得如此微不足道,简直不值一提。你会进而发现,在这场中国式相亲中,大家都失去了做人的尊严,剩下的,只有一连串数字。
事情怎么就演变成了这样?不少评论者已然指出,这是因为相亲角中的每个人谁也不想找条件不如自己、相对低层次的家庭。他们惧怕下滑,惧怕好不容易才积累的财富被人占用。换句话说,他们是在为守护阶层而相亲。这是一个可怜又可悲的事实。而我们必须追问的是,他们为何如此惧怕“下滑”?
平心而论,即使身处相亲价目表的食物链顶端,也很难被称作富豪。即使坠于价目表底部,也未必没有锦绣前程。所谓“阶层”,更是一个空泛至极的概念。拥有一个北京户口或者一套中心城区的房子,就能高人一等?可部分大爷大妈们顾不上这些。在他们看来,缺少一分物质基础,也就下滑一分人的价值。物化概念,在他们的手中得到了最简单粗暴的演绎。
但是,我们能把锅全都甩给大爷大妈们吗?要知道,这种畸形的计算方式,可不是他们首创的。2013年,中国成年国民人均阅读图书4.77本,而以色列人均阅读图书64本。52.8%的成年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简单,阅读书籍虽然能提高人的素养,但不能创造物质财富啊。说白了,这是社会功利化惹的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