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 郭海峰
【农村金融时报】
近年来,以农商行、农信社为代表的中小机构金融市场业务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品种结构多元复杂,利润占比不断攀升。但受制于进入金融领域时间短、专业人员不足、内控管理薄弱等情况,潜在风险也在积聚。特别是面临监管从严、脱虚向实的政策导向,中小金融机构必须摆正定位,以回归本源、服务实体为根本,强化管理,规范操作,审慎开展金融市场业务。
面对金融市场新领域,中小机构有如下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脱离主业开展业务。中小机构立足县域,客户基础是城乡居民,负债多为百姓储蓄,收入以存贷利差为主。但是受到经济增速放缓、利率市场化等因素影响,贷款投放相对下降,利差逐步缩窄,盈利能力受到挑战,部分机构陆续进入金融市场。
二是专业人才缺乏。金融市场业务涉及领域较为前沿,与传统业务相比,专业性、知识性更强,特别是随着混业经营加剧,对人才队伍的要求越来越高。中小机构进入市场短暂,过去没有专门储备这方面的人才,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形势,依靠内部挖掘培养一时无法满足实际需要,应对变化能力严重不足,成为制约业务规范发展的一大瓶颈。
三是内部管理漏洞较多。目前,相当一部分中小机构尚未建立与金融市场业务相匹配的内控管理体系。表现为:基础框架未搭建,很多机构规模小、人员少、资源有限,因此未设置业务专营部门,自营业务与代客业务混同操作、甚至出现一人兼职多岗,前台操作、中台风控到后台结算“一手清”现象;制度建设不完善,局限于对上级制度的生搬硬套,在授信管理、交易对手准入、授权审批等环节,没有纳入全行风控体系;内部监察审计不到位,相关职能部门检查抓不到重点、不掌握依据,造成内控执行不力、流于形式,形成潜在风险。
四是对新形势下的监管政策把握不到位。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今年以来,银监会出台一系列规章制度,特别“三违反”、“三套利”、“四不当”专项治理排查的开展,扎紧了监管“笼子”,对金融市场带来很大影响。
笔者认为,中小金融机构应审慎开展金融市场业务,做好如下几点:
一是防止脱离实体开展金融市场业务。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金融要回归本源,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小机构定位在“三农”,基础在县域,支农支小、服务实体是天职。面对新形势、新导向,中小机构要统筹规划主业和副业的关系,科学处理长远目标和短期利益的关系,要不忘初心,坚守定位,深耕城乡,将资金优先投向于“三农”、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规模膨胀较快、严重脱离实体的机构,应主动“脱虚向实”,主动降杠杆、控增量,缩短投融资链条,真正将有限的金融资源专注于实体、服务于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