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资金面出现波动的主要原因包括逆回购到期、缴税和缴准因素。8月中下旬逆回购到期压力较大。8月14日-18日共有6000亿元逆回购到期,8月21日-25日共有7500亿元逆回购。每月中旬企业集中缴税和金融机构缴准同样对资金面造成了一定影响。
中国证券报:8月中旬以来,资金面超预期收紧,主要有哪些触发因素?
明明:近期资金面出现波动的主要原因包括逆回购到期、缴税和缴准因素。8月中下旬逆回购到期压力较大。8月14日-18日共有6000亿元逆回购到期,8月21日-25日共有7500亿元逆回购。每月中旬企业集中缴税和金融机构缴准同样对资金面造成了一定影响。
赵巍华:资金面的紧张是趋势性因素和短期因素合力使然,缴准、缴税等短期因素更多起到触发作用。趋势性因素可主要归纳为几个方面:
第一,金融系统流动性创造能力下降。在货币政策持续稳健中性和金融严监管的背景下,基础货币供给的力度和节奏受控,稳中相对偏紧;金融机构表内外业务扩张放缓,信用中介的货币创造能力下降。存款性金融机构表内货币乘数持续处于历史高点区域,进一步上行空间并不大,超额存准率等主要流动性指标则处于近年来的低位。
第二,系统杠杆增速放缓,但高杠杆仍存,多年以来形成的资金饥渴症仍在。
第三,利率市场化和金融创新使得存款“货币基金化”等现象明显,银行存款基础更加不稳定,新增负债的博弈性更强,边际负债成本上升推动整体负债成本上升。
第四,基础货币发行机制转变和央行货币投放机制的结构性影响。随着外汇占款下降,央行成为新增基础货币的主要提供方。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MLF等工具向市场提供流动性。但不难观察到,央行的资金投放对象主要是以大行为主的全国性银行,中小银行和非银机构基本不在此列。资金缺口的主力则是中小银行和非银机构。这种机构性不匹配就使得整个资金市场流动性传导的链条拉长、系统更加脆弱,很容易在短期性因素的作用下出现短期性、剧烈的紧张。
黄文涛:8月中旬以来资金面收紧,与银行体系超储率较低,银行资金融出下降,央行公开市场投放力度有限,以及缴税缴准等季节性因素均有关系。
中国证券报:财政收税与支出对资金面的影响为何较以往大?
明明:近期资金面波动背后,银行超储率下降或许是原因之一。随着超储率降低,当银行面对缴税因素时表现出更明显的资金面波动。M2增速正系统性降低,但部分银行仍按照过去的增速经验安排资产运用,使得超储率降低;央行不断完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货币政策操作工具灵活性增加,也降低了商业银行预防性流动性需求。地方债发行缴款,同样也是近期银行超储率下降的直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