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街头投放的共享马扎出现在了部分公交站台,随后流失一空。不用付费、没有互联网平台,共享马扎仅仅是共享经济大潮下的又一新业态。
经济导报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套用“共享经济”这一名头的新业态层出不穷,继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共享篮球之后,有的高校学生推出了共享厨房,有企业在办公区推出了共享睡眠舱,近日又有共享健身房出现在小区内。
消费方式的颠覆性变革,注定将把越来越多的产品裹入共享经济这一新兴模式中。原本私人消费的产品属性发生变化,具有了公共属性,其质量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由于牵涉公共安全、公众利益而备受社会关注。因此,对共享经济中涉及的生产企业、相关产品,制定什么样的技师标准,如何监管质量安全,对质检部门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商业模式责权利难界定
“享睡空间在北京的几处写字楼开始运营共享睡眠舱,睡眠舱宽约90厘米,长约2米,舱内有电扇、阅读灯、充电插座等设施,并可以免费领取一次性睡具。午休时间的高峰期每半小时6元钱,每天最高58元封顶。”这一火爆的共享睡眠仓横空出世后,却在7月中旬被迫暂停运营。
“商家运营共享睡眠舱必须取得相关资质,还要通过安保、防火、食药监等环节的验收。对于监管部门来讲,这一新兴消费模式是否可以界定为旅店?是否要按照旅店的监管标准同样进行审查,对于监管部门来讲这都是新的争议和问题。”山东新华律师事务所律师孙伟为经济导报记者分析,目前在这一空间中很多问题未来都会成为法律纠纷的集中点,比如安全问题、健康问题、甚至是否会出现涉黄问题等,都是摆在监管部门面前的问题。
无疑,监管和资质要求是共享经济商业模式能否成功的另一个关键。今年3月,国内首个共享自行车团体标准在上海完成编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新标在押金管理、预付金退款、报废年限等备受公众关注的问题上,均对企业提出了新要求。
《共享自行车服务规范》(征求意见稿)包括了居民关心的投诉处理、设施设备维护要求和使用者伤害赔偿等。如客服通讯应保证24小时开通,对用户反馈的信息、投诉能在48小时内有处理结果,已经投入运营的共享自行车每个车型每年要进行存量车复检等。
相对规范的条款让共享单车行业实现了快速复制和发展,但在上海以外,其它很多省市还没有出台相关的标准和规范。经济导报导报记者从山东省质监局了解到,为贯彻更加包容和鼓励创新的治理理念,为教育培训、健康医疗、交通出行、互联网金融等领域新业态量身定做监管制度,山东省质监局将在年内出台电子商务、网络直播、网约车、共享单车等监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