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律人眼里,《自由之路》更像一本案例集。同样的案情,在不同的法官手里,在同样的法律——《逃奴条例》下,做出的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处理
□ 丁雪梅
1838年9月4日,19世纪最著名的美国黑人第一次尝到了自由的滋味。
这是埃里克·方纳笔下《自由之路》历史叙事的开始。《自由之路》是一本关于逃奴的书,它围绕19世纪上半叶美国废奴主义者的活动与奴隶的自身反抗,讲述了逃奴和纽约城“地下铁路”的历史。
“地下铁路”是指帮助逃奴的废奴组织和个人形成的网络。当时,纽约主要的废奴组织是警戒会和反奴隶制协会。
纽约警戒会成立于1835年,最初成立是为打击拐卖活动,打击非法奴隶贸易。后来,其为逃奴提供各种帮助,当逃奴被捕,就聘请律师出庭为之辩护,阻止逃奴被运回南方,并募集资金为他们赎身,甚至不惜使用暴力。1833年,反奴隶制协会在纽约成立,这是为反殖民而建立的废奴主义组织——当时的殖民协会意在把所有在美国的黑人移往非洲某部,而反奴隶制协会主张废除奴隶制,废止所有歧视黑人、对黑人不公的法律,反对使用暴力,力求唤醒奴隶主和整个国家的良心。
“地下铁路”为帮助逃奴付出了很多,也承担着巨大风险。有人因为被控帮助奴隶出逃而身陷囹圄,也有人因为帮助逃奴被法院判处高额罚金,因无力偿还而被卖为奴隶。
最高人民法院法官何帆说:好的历史学家,既是讲故事的高手,也能像社会调查记者那样,穷尽多元视角。埃里克·方纳的这部作品,再次证明他无愧于当代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历史学家之称号。翻开这部秘史,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大时代的伤口,更能看到诸多小人物穿越历史夜空的人性光辉和勇气担当。
是谁解放了奴隶?历史似乎把这面锦旗交到了林肯手里。但事实上林肯并不是废奴主义者。1861年3月4日,他在就职演说中还重申了宪法中规定的归还逃奴义务。
诚然,林肯发动了内战,但内战最初的目标并不是废除奴隶制,而是恢复联邦统一。内战开始后,很多奴隶奔向联邦军队寻求庇护,却被林肯政府返还或关进了监狱。
至于发布《解放宣言》,宣布叛乱邦联州土地上的奴隶全部获得自由,其实也是一项战略措施。当然,此举意义非凡,它不仅意味着林肯个人奴隶制立场的转变,也从根本上改变了内战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