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周程程 每经编辑 陈旭 王可然
围绕产业政策的“林张之争”去年底才刚刚告一段落,近日又起波澜。8月下旬,由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教授团队发布的《吉林省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研究报告(征求意见稿)》引爆东北产业发展路径的大讨论。
持不同意见的代表是银河证券原首席策略分析师孙建波。他发文表示,林毅夫教授新结构经济学对解释中国过去30年的高速增长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对于指导后发展国家的崛起也具有极大的政策意义。但扬长补短的建议,却不能适用于东北。
针对相关质疑,林毅夫团队成员、课题执行负责人付才辉独家回应《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在这份超过9000字的文字答复中,付才辉列数据、讲理论、举案例,一一回应吉林究竟要不要抓紧补短板,以及东北发展轻工业的潜在优势等问题。
“目前轻工业之所以成为其短板,说明东北地区不是不适合发展轻工业以及由于纬度高而不能搞,而是历史上各个时期发展战略导致的结果。”付才辉坚定地表示,目前吉林省劳动力密集产业的劳动力成本相对江浙要低得多,纺织服务业要低30%~50%。这就是之所以要支持吉林省大力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根本原因。
●须抓住宝贵窗口机遇期恶补短板
NBD:《吉林报告》近期引发热烈讨论,反映出各界对新结构经济学对东北问题研究的广泛关注。孙建波和包括您在内的林毅夫团队对“扬长”都是赞同的,争论焦点在于是否“补短”,对此您如何看待?
付才辉:既然扬长的分歧已经消除,那么我们的分歧就在于包括吉林省在内的东北地区,要不要补轻工业的短板。我们坚持认为需要抓住宝贵的窗口机遇期恶补短板,反对不补短的观点。
在此有必要再强调一点,我们报告中对短板的界定——我们认为吉林省的轻工业是符合其当前潜在比较优势的,但注意是“潜在”,可以发展起来但还没有发展起来的产业。而不是说轻加工业不符合其比较优势,去发展不符合比较优势的短板产业。因此在我们眼中,只要通过改善发展符合潜在比较优势产业的软硬基础设施降低交易费用,就可以“使短板变长”。
显然,孙建波的观点是,已经有的主导产业就是长板产业,而没有或者体量比较小的产业是短板产业,不管其符合不符合潜在比较优势,从其评论文章的标题便可以看出,孙对比较优势的理解与我们的出发点不同,我们是从禀赋结构出发,而他是从已有的产业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