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滕敦斋
2008年至2013年,省财政厅社会保障处处长杨士祥作为我省第六、七批援疆干部,连续参加了两个批次、长达六年的援疆工作。他先后担任喀什地区地税局副局长、山东援疆指挥部计划财务组组长,具体负责喀什地税系统政策法规、信息管理和山东对口支援计划财务管理等繁重艰巨的工作,在全面对口支援工作中发挥了骨干带头作用。
“主动融入喀什,成为一名山东喀什人”,是杨士祥抵达新疆后就树立起的坚定信念。2008年8月进疆伊始,他顶着酷暑,克服语言不通、交通不便等困难,深入基层调研。收集基础资料后,连续几个昼夜加班加点,提前完成了第六批援疆工作规划,把当地最急需的19个重点民生项目作为对口援建重点,解决群众的燃眉之急。2010年,新一轮援疆启动后,他发挥自己对当地干部和受援县情况熟悉的优势,带领新一批援友,在充分论证基础上,制定《山东省对口支援喀什地区四县规划(2011-2013)》,得到了各方面高度认可,率先通过专家组评审。
杨士祥奔走于喀什与内地之间,积极推动山东与喀什在优势资源方面的交流合作,落实变“输血式”援助为“造血式”援助的思路。第六批援疆期间,在国家没明确援疆资金渠道的情况下,他多措并举,千方百计筹集无偿援助资金1.14亿元,居对口支援喀什省份首位。国家新一轮援疆明确援助资金渠道后,他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加快年度援助资金到疆进度,三年累计到位资金26.8亿元,资金进疆进度和项目进度均居全国各援疆省份前列。
山东对口援助资金体量大,涉及项目多,交钥匙项目多,作为财务负责人,他始终紧绷资金安全这根弦,确保援疆资金在阳光下安全运行。审计部门在3年援疆资金跟踪审计中,没有发现任何问题。
从39至45岁,杨士祥在新疆工作6年间,正是上有老下有小、家庭最需要人手的时期。但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积极响应组织号召,把人生最美好时光献给了党,献给了新疆,得到了受援单位和干部群众的广泛认可,树立了援疆干部的优秀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