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8月23日20点,共有92名2017级清华大学学生通过“绿色通道”,办理了临时借款,借款金额54.87万元。而这一条领国内高校之先、惠及数万名学生的“绿色通道”,已经走过了20年,帮助5380名清华学生借款3380多万元。
“绿色通道”开启贫困学子大学生活
1998年,长江、松花江、嫩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为确保因灾受困学生顺利入学,清华大学将临时借款的发放与迎新工作相结合,率先开启“绿色通道”,不仅覆盖所有灾区新生,因家庭经济困难等原因交不起学费的新生也可以通过“绿色通道”顺利入学。而“决不让一个勤奋、有才华的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成为20年不变的主旨。
这条“绿色通道”,解了1998级新生夏德明的燃眉之急。来自吉林省舒兰市农村的他,家庭经济状况非常不好,父亲被确诊为肝癌。家里把粮食卖了,勉强给他凑了部分学费和路费。夏德明所在班级的班主任朱桂萍了解情况后,马上将他带到“绿色通道”,申请了3000元的临时贷款,顺利地办理了入学手续。这一年,还有32名像夏德明一样的学生,通过“绿色通道”顺利开启大学生活。
9年之后的2007年夏天,博士毕业的夏德明放弃了留在北京某研究所的优厚待遇,回到黑土地,选择总部在沈阳的一家国有企业,决心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尽一份力。
从1999年起,清华大学决定将“绿色通道”惠及本科高年级学生。每年秋季学期开学前,因经济困难不能缴纳学费的高年级学生,可以通过这个途径申请临时借款,及时办理注册手续。2002年,清华大学法学院、美术学院开启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改革试点,其中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研究生存在入学交费难问题,“绿色通道”的适用对象随之扩展到了试点院系研究生。
2008年,汶川地震,清华大学又设立“特别绿色通道”,新生除能快速办理入学手续外,一辆崭新的自行车、1000元的现金补助和一个背包,是灾区学生收到的一份礼物。而来自四川泸县的陈攀元,是当年的受益者之一。他到现在都记得,在得知被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录取后不久,就接到了清华大学学生部老师打来的电话,了解他的家庭经济状况,并为他提供帮助。不久,他还收到了学校寄来的1000元交通补贴。
经过逐步发展,从本科入学,到高年级、研究生,直至毕业离校后,清华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可以得到学校的经济资助,形成了一条覆盖求学全程的“绿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