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贵州航天林泉电机有限公司质量管理部的副部长。
“我在1995年进厂,那时候林泉电机就有了QC小组的工作。20多年里,我一直从事QC工作,见证了公司领导对QC工作的重视。”李旭介绍说,“我们公司的QC有指令性的,也有自发性的。指令性的就是公司针对某一问题布置给QC小组要求攻关的。自发性的则是一线员工发现问题,自己组成QC小组对问题进行攻关的。现在自发性的QC小组比指令性的多,占70-80%。”
自发性QC小组的比例能够占到70%以上,足以说明这一企业对质量对品牌的重视。只有企业有意识去提高质量,才会充分激发QC的活力。
每年,航天十院都会组织所有院属单位参与QC项目评审,并有明确的奖励制度。只要能够参与院级、甚至区级的QC小组项目评选,都有不同程度的奖励。
为了突出领导对这一工作的重视,每次去评选,都有领导亲自领队参与。每一次参与评选的过程,也是学习别的QC小组的绝佳机会,这让每一个能参评的小组都无比兴奋。
把QC小组攻关列入年度纲要;把QC与员工绩效挂钩;把QC工作贯彻至上而下,由下而上,上下结合的原则,动员全员参与,把产品质量、工作质量都纳入QC工作中,以激励的方式激活企业的QC工作活力。
去年,林泉电机的“提高某系列电机轴精加工效率”的QC小组项目获得贵阳国家高新区QC小组成果评审活动二等奖,“提高换向片焊接效率”QC成果获得鼓励奖。
在各个QC小组的背后,记者明显能感受到企业员工专注、创新、突破的工匠精神、团队合作意识。活泼、专注,是大部分QC质量控制小组给记者留下的深刻印象。
活泼是缘于这样的小组在企业里非常活跃,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他们的影子。专注,是因于这样的小组一次只做一个攻关,不达目的不罢休。
一个质量问题的攻克,不是某个领导“拍脑袋”的办法,而由一个小小团队,融集不同理念、知识及技术,进行碰撞,带来创新,而创新又激发了每位成员的聪明才干,实现了自我增值,同时也提高了QC小组的普及率、活动率及成果率。
作为QC小组的成员,既有企业优秀技能人才,也有默默无闻,细心细致耕耘于枯燥乏味的检测一线的平凡员工;有只差一月就即将退休的“老前辈”,也有刚参加工作不到半年的“新兵蛋子”;有高学历的企业科研人员,也有中技毕业的业务能手,包含从质控、生产、检测、售后、研发、销售等来自企业各个部门的人员,他们不分彼此,不拘一格,只为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