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儿童在2017第十六届青岛国际车展上“试驾”新车。视觉中国 供图
减杠杆、去泡沫、补贴退坡……从去年底开始,无论是国家的相关金融政策还是针对汽车行业的补贴政策都发生了变化,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变化所产生的合力在一定阶段内对我国汽车消费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一个具体表现便是乘用车市场的增速逐渐放缓。
与此同时,我国汽车消费市场的需求结构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随着我国汽车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及汽车金融的强力推动,汽车市场的消费潜力正加速释放,尤其是随着互联网在各行各业的逐渐渗透,原本单纯的汽车消费行为已经开始与越来越多的领域发生关联,消费者购车的个性化与多元化需求也日渐细分,中国的汽车消费市场开始逐渐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汽车消费市场开始逐渐呈现两大特征。一是汽车消费趋于理性,入门级汽车产品更受市场欢迎;二是满足多家庭成员需求的车型有着更大的市场。那么,这两大特征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缘由,消费需求的变化又会对中国的汽车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些问题值得当前整个行业思考和探究。
消费者选择愈加开放
不久前,国际市场咨询公司J.D. Power曾发布了《2017中国汽车销售满意度研究》。研究显示,如今消费者在购车过程中,逐渐呈现出更加开放的态度,消费者不再仅仅关注外资品牌与合资品牌,对于自主品牌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升。具体来看,目前在中国市场,购车时对其他品牌和车型持开放态度的消费者已经从2016年的22%增至今年的30%。2016年,平均每位客户在购车时仅会考虑1.8个品牌,而2017年该数值已经攀升至2.3个。
J.D. Power中国区研究总监谢娟认为,消费者对于品牌的选择变得更加开放了,这一趋势将为经销商带来更多的机遇,但也会让他们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为了吸引和留住客户,经销商必须在营运效率与消费者体验方面多下功夫。
毫无疑问,品质的提升、品牌的创建与消费需求的多元化,已经逐渐形成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全新格局。也就是说,当前中国消费者的购车选择开始不再固定于某几个品牌,而是朝着愈发多元化的趋势发展,有了更加丰富的购车选择和更细致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眼下自主品牌和主流国际品牌的差距进一步缩小,而从自主品牌向国际品牌流失的车主比例也在逐渐减少。数据显示,就总体的销售满意度而言,2017年,自主品牌车主中有31%是国际品牌的流失客户,比2016年增加2%。而在国际品牌车主中,从自主品牌向国际品牌流失的客户从2016年的11%减少到2017年的9%。这进一步说明,如今消费者对于自主品牌的青睐程度正在逐步提升,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自主品牌的产品品质和售后服务不断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