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建新
立秋后的汝州,远山似黛,碧空如洗。
8月10日一大早,家住洗耳河街道南关社区的王长有老人就被窗外的鸟鸣声唤醒了。楼下繁花绿树掩映的社区广场上,有人在打太极拳,有人在打羽毛球,几个孩子在人群中嬉戏,清脆的笑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看着眼前的一幕,回忆起昔日棚户区垃圾遍地、脏乱不堪的情形,王长有由衷地感慨:“和过去比,现在的日子真是舒坦!”
王长有老人的话,代表了汝州人的心声。2014年以来,汝州先后启动棚户区改造项目17个,完成投资55亿元,建设安置房98万平方米,4.4万户群众喜迁新居。
“过去,走到河边都得捏着鼻子,快走几步。到了晚上,蚊子嗡嗡乱飞,睡觉都不敢开窗户。”市民王占国说。
为此,他和许多附近的市民一样,也萌生过搬家的念头。今年,汝州市先后启动了北汝河生态治理、东区五湖连通工程、洗耳河片区综合整治等一批生态水系项目,整个城市形成了一条绵延十余公里、湖面互联互通的循环水系。环境变好了,道路修通了,王占国搬家的想法也改变了。
得益于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汝州这个全省第一批试点城市,正在上演着“化茧成蝶”的故事。
10日上午,朝阳路中段一个游园里,70岁的王家业老人正带着1岁多的小孙子纳凉。说起这几年城市的变化,一些细节让他感触颇深。“过去带孙子出来,玩耍没个好去处,解手找不到公厕,每次出门前先要在家里方便一下。”说起这个时他一脸的无奈。
王家业的尴尬事,在今年上半年得到了解决。汝州市利用行政事业单位临街房屋、空地,结合拆除违法建筑后收储的土地等,高标准新建公厕38座、游园63个,实现了不超过500米就有游园、不超过300米就有公厕。
棚改、游园、公厕、水生态等一大批民生工程的实施,让汝州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③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