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东:垃圾分类“绿色革命”
助力全域美丽升级
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垃圾问题逐渐成为困扰全球的发展之痛,由此衍生出种种社会矛盾。据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的有关统计表明,我国每年产生的垃圾高达10亿吨,其中生活垃圾大概4亿吨,即便是在城市,破解垃圾围城现象的探索之路也走得颇为艰难,虽然有堆肥、焚烧和卫生填埋等处理方式多管齐下,我国城市的垃圾量每年仍在以5%~8%的速度增加。与之相比,在基础设施欠缺、环卫体系薄弱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更是困难重重。
在浙中之地——金华市金东区,一场针对农村生活垃圾的“绿色革命”彻底改变了这一状况,为中国破解农村垃圾分类难题提供了走在前列的“浙江经验”。
自2014年开始,“二次分类、就地处理”的创新模式,在这片淳朴的土壤里生根、发芽,成为农村环境整治的有力抓手。截至2016年10月底,全区459个行政村全部建立垃圾分类工作体系,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县域全覆盖。
广大金东农村环境焕然一新。“连苍蝇、蚊子都变少了”,过去“一场大雨、一河垃圾”的情况不复存在,金东农民的幸福感受与日俱增,美丽环境带动全域美丽经济风生水起,一幅“美丽金东,幸福家园”乡村图景光彩夺目,并演绎出一个个动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鲜活故事。
二次分类 破解垃圾围村顽疾
井然有序的白墙黛瓦传统民居、干净整洁的乡间道路、公共区域看不到一点儿垃圾、家家户户门前都有一只垃圾桶……这样的景象在金东乡村比比皆是,三年前却是另一番情况。
“以前,村头有个垃圾场,村里所有的垃圾,不管是干的、湿的,一起往里头扔。”澧浦镇后余村清洁员张小凤当时的工作是把这些“大杂烩”垃圾打包运送到镇上,再由镇上运到区里的垃圾处理站。尽管这种方式使村民们乱扔垃圾的习惯得到一定程度的改观,但是垃圾处理难、垃圾满天飞的现象依然严重。
2014年,金东区全面实施垃圾分类“二分法”,即分为可堆肥和不可堆肥垃圾两种,可腐烂的就地堆肥,用于还田增肥和制作环保酵素;不可腐烂的集中外运。可回收垃圾由废品收购站有偿回收;各个村设置有害垃圾统一回收点;其他垃圾则集中外运,统一填埋或焚烧。村里产生的垃圾经农户一次分拣后,保洁员还要二次分拣、分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