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多种机器人亮相,带给人们新、奇、特的感知体验。左图为会唱歌的机器人在表演节目。上图为工作人员演示一款仿生技术机械臂。右图为一款服务型机器人。本报记者 赵 晶摄
随着信息化与工业化不断融合,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产业蓬勃兴起,成为引领现代科技创新的风向标。在2017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机器人明星“Teo”正摆动着它的53根手指演奏钢琴;仿生蜻蜓具有13个自由度翅膀,能够模拟蜻蜓高度复杂的飞行特性;重量仅为53公斤的小型协作机器人CR7A可以在没有安全围栏的情况下与人一起并肩工作……
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统计,2016年全球机器人产业规模首次突破200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4.5%,预计2017年将达到232亿美元。机器人正朝着多元领域逐渐渗透,产业生态圈正在形成。
智能交互带来新机遇
随着智能交互技术不断发展,机器人产业的应用场景和服务模式不断拓展,与各行各业相互融合,打出了漂亮的组合拳
“机器人的发展离不开对人的探索,因为人类自身就是最好的范本。”国际机器人研究基金会主席Oussama Khatib表示,搭载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机器人将变得更加聪明,在众多领域和场合成为人类重要的助手和工具。“这时候,人机协作就显得很有必要。为什么人类能够轻易完成这些或那些动作?有关机器人的课题首先需要研究人的行为逻辑和策略,了解人的发展轨迹。”
随着智能交互技术不断发展,机器人产业与各行各业相互融合,打出了漂亮的组合拳。近年来,全球特种机器人整机性能提升,不断催生新兴市场。“运用机器人的智能学习优势,实现低风险、高效率的灾后救援及重建,特种机器人已让救灾工作变得更加可靠。”国际机器人与自动化协会现任主席Satoshi Tadokoro指出,日本提出“机器人革命”战略,计划至2020年实现市场规模翻番,扩大至12万亿日元,其中特种机器人将增速最快。
在2017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服务型机器人”成为专家们口中的高频词汇。“随着技术的进步,人机交互程度会越来越高,服务型机器人将面临巨大商机。”IEEE工业信息期刊总主编罗仁权认为,中国早在2013年就成为国际工业机器人最大的市场,但在服务机器人市场,中国占有率相对较低。“近两年,互联网技术和资讯科技的快速变革也带动了机器人产业的应用场景和服务模式不断拓展。服务型机器人拥有聪明的大脑、灵活的四肢,将迎来高速发展的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