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至8月27日,由北京市人民政府等主办,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承办的2017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本届世界机器人大会以“创新创业创造,迎接智能社会”为主题,由论坛、博览会、机器人大赛三大板块组成,致力于打造成为机器人论坛的“达沃斯”、机器人博览的“汉诺威”、机器人赛事的“奥运会”。
在此次大会上发布的《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路线图》提出,“到2025年北京建成全球新兴的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的战略愿景。记者就此“路线图”出台的来龙去脉专访了本届世界机器人大会组委会执行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张伯旭。
建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
记者:建设全球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北京市有哪些优势?
张伯旭:北京是中国创新资源最密集、创新动能最强劲、创新创业最活跃的地区,正处于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时期。在中国成为机器人创新大国的进程中,北京将发挥三大优势,努力成为机器人创新发展的领军者。
第一,科研优势。北京聚集了清华、中科院、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等机器人领域重点科研院所近20家,拥有一批由知名专家领衔的研发团队。国家机器人标准总体组秘书处也设在北京。北京汇聚了170多家机器人创新创业企业,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第二,生态优势。北京是我国最大的前沿信息技术和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策源地,在机器人前沿技术领域具有领先优势。2016年,北京软件信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7287.6亿元,产业综合实力全国领先。在人工智能领域,北京拥有人工智能企业240多家,专利申请数累计7841项,均位列全国第一。这是机器人产业壮大的先发优势。
第三,政策环境优势。《〈中国制造2025〉北京行动纲要》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汇聚产业优势要素,培育产业创新生态,机器人产业集群已具雏形。
着力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
记者: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优先方向和阶段目标是什么?
张伯旭:我们将聚焦三大重点,优先发展工业机器人的集成应用,支持发展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
建成全球新兴的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的战略目标计划分两阶段实现:第一阶段到2020年,北京机器人产业收入达到120亿—150亿元,培育形成10家行业领军企业、10个研发创新总部,实施10个工业机器人重大应用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