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的胜利拯救了我的生命”
91岁的迪克·惠特克永远不会忘记19岁生日那一天。
那是1945年3月13日,他跟随美国海军陆战队第6师从位于太平洋西南部的瓜达尔卡纳尔岛起航,前往冲绳。4月1日,部队在冲绳登陆,二战期间美日在太平洋岛屿作战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冲绳战役拉开帷幕。
这场战役历时82天,美军付出伤亡约7万人、损伤近400艘舰船和760余架飞机的沉重代价,最终取得胜利。惠特克告诉新华社记者,他所在的团有82%的战友受伤或失去生命。
“我的任务是打赢战争,击败日本,并希望健全地活下来。”这是惠特克1944年中学毕业参军时的愿望。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次日,美国正式对日宣战。之后两年,惠特克的几名好友在中学毕业后都选择了应征入伍。从那时起,“我开始思索在军队服役的可能性,”老人回忆说。
1945年8月15日,惠特克在关岛得到了日本宣布投降的消息。
“我当时正在接受训练,准备11月进攻日本本土。战役如果如期进行的话,我很可能不会活着回来了。二战的胜利拯救了我的生命,也合理地为珍珠港报了一箭之仇。”
“同日军奋战82天后,我开始为日军士兵感到惋惜,”惠特克说,“他们受到上级的虐待,忍饥挨饿,而且是为一场注定失败的战争而冲锋陷阵。他们甚至被指令在战败后自杀。这和他们原先设想的应该不一样吧!”
冲绳战役,日军死亡9万人,被俘7400人,岛上居民死亡约10万人。二战结束后,惠特克所在的部队被派驻青岛6个月,遣返华北日军战俘。
“青岛是个很美丽的城市。我从未忘记在那里受到的友好对待。中国人是一个值得尊敬的民族。”翻阅完展现青岛近年变化的画册,惠特克深情地说。
“被遣返的日本战俘深知我们不喜欢他们,”惠特克说,“在战争中很凶残的他们此时极为温顺,甚至几乎没有人敢跟我们有目光接触。”
1946年5月底的一个清晨,惠特克回到家乡——纽约州哈德逊河畔的索格蒂斯。小镇上人人相互认识,远道而归的惠特克在父母陪同下参加了当天上午11时开始的阵亡将士纪念日游行,受到了英雄般的礼遇。“我的手被握了一百来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