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8月3日讯(浙江在线记者张冰霍翟羿通讯员李敏吉林燕)进入8月,杭州高温卷土重来。临近下班时间,城管协管员老胡黝黑的脸上汗珠密布。将最后一辆乱停放的共享单车摆放整齐后,他赶紧掏出手机拍照“取证”。“下午已经忙活3个小时,万一领导发现又有共享单车乱停放,我好有个解释。”老胡皱着眉头说。
距离上个月杭州集体约谈各家共享单车平台,至今已经过去近一个月时间。日前,记者对此进行走访调查,并梳理相关数据,算出一笔笔管理账,看共享单车平台是否真如网上评论的那样“只管生不管养”,看杭州为共享单车乱象付出多少代价。
7月10日,杭州市体育场路一处人行道上,共享单车随意停放。
管理人员多非专职
每人负责数百辆车
杭州共享单车的真实总量至今是个未解之谜。不过,根据各共享单车平台提供的数据,截至7月底,杭州共享单车已超42万辆。其中,哈罗单车为16万辆、ofo单车为10万辆,此外还包括酷骑5万辆、小鸣4万辆、摩拜3.5万辆等。
与如此庞大的车辆投入相比,各共享单车平台的管理投入,却明显不足。其管理人员绝大多数来自外包公司,调度车数量、运力有限,仓储能力与投放数量之间严重不匹配。在7月10日杭州城管部门的集体约谈中,各平台并不隐瞒管理成本投入问题——无论是人力还是仓储都捉襟见肘。在杭州投放了16万辆的哈罗单车,当时只有3个仓库、25辆接驳车和400名(其中33人为专职)管理人员。而在杭州投放有10万辆的ofo单车,也只有4个仓储点、47辆调度车和500名(其中44人为正式员工)管理人员。至于其余几家共享单车公司,管理人员和仓储点等投入则相对更少。
如此算来,在大多数平台,管理人员人均负责200-400辆车,有些则需要负责更多。有限的管理人员在杭州各热点路段来回奔波,其管理难度可想而知。而在调度力量方面,以哈罗单车为例,按每辆调度车需3人配合、平均每天调度150辆共享单车计算,哈罗单车每天的调度能力只有3750辆。即便按照哈罗单车8月3日公布的数据,调度车增加到目前的100辆,每天调度能力也只有1.5万辆,和该平台在杭州的投放总量之间形成鲜明对比。
比管理人员力量不足更严重的,是各共享单车平台有限的仓储能力。情况好一些的平台拥有近万平方米的仓储空间,个别平台的仓储空间甚至只有几百平方米。也正因如此,很多损坏的共享单车无处存放,被随意丢弃在街头,长期无人理会。更有甚者,将全新的共享单车运进杭州后,直接成批地堆放到路边空地上,将公共道路当成免费仓库,丝毫不顾及是否会影响正常交通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