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街小巷,往往承载着一座城市的历史记忆和人文基因。然而,由于城市管理历史欠账,曾经的“市中心”很多变成脏乱差之地。
近两年来,海南省海口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工作为契机,改造整治了2400多条背街小巷,使“边角地带”重新焕发生机。
海口龙华区大同里改造前后对比
没落:巷里巷外“两重天”
海口的背街小巷大多都“上了年纪”,隐藏在主干道和商圈的边角地带。走在里面,仿佛能触摸到岁月的年轮。
龙华区中山街道坐落着有600多年历史的老社区“居仁坊”,几百年来,居仁坊一直是海口政商荟萃之地。明代千户府、清代同知署、参将署都建于此。“居仁坊是海口最有代表性的老社区。”海口市龙华区中山街道工委书记王小燕介绍。
被称作“府城”的海口琼山区,是旧时琼州府驻地,堪称海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走进府城,被几条繁华街道和众多高楼大厦包围的金花村,村里34条小街连接着1.5万名居民。在一条名为“金花四横路”的小巷子里,明代大学士邱浚的故居静静地坐落于此。
位于龙华区的大同里,过去数十年一直是老海口的制衣一条街。那时的大同里,巷道两侧聚集着几十家裁缝铺,几平方米的小铺面摆满了花布、真丝等各式衣料。
近些年来,这些曾经繁华的老街区慢慢被现代化城市所遗忘,缺乏投入和治理的小街巷“颜值”直线下跌。“海口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多,过去只注重主干道整治和建设,小街小巷顾不上。”海口“双创”工作指挥部项目保障组副组长钟钜告诉半月谈记者。
在居仁坊社区工作7年的居委会主任谢荣花深有感触:“道路坑洼,黑灯瞎火,没有绿化,居民也习惯了在小街巷里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一下雨就积水严重,出行困难。”
巷里巷外的强烈反差,让世代居住在此的居民心里很不是滋味。“生活的街区似乎被遗忘了,我们也好像成了城市建设发展中的边缘群体。”有市民说。
重塑:从头到脚都要变
背街小巷虽然空间小,人口密度却很大;虽是城市小角落,却是百姓生活大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