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金砖 魅力厦门】
近日,记者踏上厦门市翔安区的土地,看到漫山遍野绿荫葱葱,祥和宁静中散发着文化芬芳,这里已成为厦门农村文化重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保护固态活态根脉文化
夏日的大嶝岛风轻云淡,100多座红砖古厝点缀其中。当对岸的金门乡亲踏足于此,“精神原乡”的概念不再模糊,相同的闽南话沟通心灵,还有一座座古厝更让他们心生感动,这是共同的家:绯红的砖墙屋瓦、高翘的屋脊、精美的梁栋、栩栩如生的砖石浮雕、镌花刻鸟的窗棂……
红砖建筑是两岸同根同源的佐证,也是联结两岸民众心灵的纽带,当前闽台两地都将红砖建筑的保护列为重点工程,并已迈开“申遗”的步伐。
记住乡愁、留住记忆,除了古厝、古迹这些固态文化,还有古戏、老技艺等活态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浓浓的闽南文化氛围,弥漫在翔安广袤的土地上。
如今,每逢节庆日,翔安的闽南“非遗”主题公园总是热闹非凡。翔安深知,“非遗”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土壤,因而他们因地制宜,精耕“非遗”生存土壤,让“非遗”处处开花,融入百姓生活。
为了让孩子们能进一步深切感受闽南童谣的艺术魅力,弘扬民族精神,近年来,在政府部门的倡议、支持下,翔安马巷中心小学等学校通过建设乡村少年宫,引导更多的孩子学习闽南童谣,让闽南童谣在校园中唱响,对整个翔安培养闽南语歌唱人才增添了一个重要载体。
不久前,翔安还通过4个举措做好文化传承保护工作:开展全区民俗文化、民间艺术、文物古迹等系统性挖掘整理,编写《香山系列文化丛书》;依托学校、村居文化室等成立农民画、宋江阵等民俗文化传习基地。建成莲塘民俗(宋江阵)文化广场,由传统文化传承人开展“传帮带”,涵养扩大传统文化从艺、从业队伍;落实“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工作补贴;推广文企共建模式,引导社会资源共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