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汽协陈士华:警惕汽车消费终端困难大于供应
“终端的消费需求对车业增长的影响,短期内可能会大于供应链困难。”谈及对当前车市销量预期,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汽车工业经济技术信息研究所所长陈士华如是说。值车业面临供应链大考之际,凤凰网汽车对话陈士华,与他共同探讨了疫情下中国车市的表现、难点及未来趋势。
市场走势如何?陈士华指出,2022年初,中汽协判断国内车市总增长在5%左右。从汽车消费端来看 ,根据中汽协观察,从2021年11月开始,终端市场出现疲弱的苗头。
在2022年春节后,由于疫情带来的直接与间接影响,终端市场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情况。今年2月以来,受芯片短缺、原材料及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影响,超过20家车企先后宣布对新能源车进行价格调整。
根据近期终端反馈,在车型价格调整后终端消费者订车人数明显减少。同时,消费者存在降价预期,可能会出现需求延后的情况。
目前,企业反映新增订单在下降,新能源汽车终端市场表现较好,传统燃油车市场急剧下滑。
从需求端来说,消费与投资的热情明显减弱。2022年一季度,央行公布居民存款增长额为7827.82万亿,即1月到3月,我国新增存款总额高达10.86万亿元。
因此他预计,如果没有明显加码的促进汽车产业增长的政策措施,今年将难以实现年初预计的增长目标。但整体来说,新能源车市场还处在一个较快的增长期,但能否持续大幅增长,还与行业发展趋势相关联。
例如,上游原材料价格能否下降。此外,双积分的价格下降,也有可能会影响到汽车生产的经济性。2021年,双积分的价格在2000元-3000元。2022年,积分的价格在500元左右,有些可能更低。
汽车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产业链也长,带动经济增长的作用非常明显,也是居民重要的消费品,占社会总消费比重的10%左右。面对当前形势,陈士华建议加码促进政策措施,来稳定产业的增长。
第一,是在限购城市增加购车的指标。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实施限购措施的城市,可以增加50%-100%的购车指标,今后逐步取消购车限制,通过经济手段调节中心区域车流量。同时也对以上城市对于提前淘汰高排放的车辆,并置换新车的消费者给予经济补贴。其他区域,可以通过发放消费券的形式,来促进汽车消费。
第二,是建议实行1.6L以下小排量乘用车购置税减半征收的政策,并将按5%税率征收固化为长期政策。是延长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政策至2025年,之后根据情况确定新的优惠政策。攻坚“复工战”陈士华继续支出,疫情对汽车业对需求端也造成了很大影响。供给端来说,行业“缺芯”情况尚没有明显缓解,动力电池原材料也出现快速上涨。
多家企业出现停限产情况。从3月下旬开始,产销出现了下滑。最突出的问题,是上海作为强劲增长极区域之一,疫情压力较为严重。同时,深圳与广州也都有明显的疫情冲击与压力。陈士华表示,目前政府主管部门接连出台了一系列保物流运输及稳增长的措施。一些涉疫地区也根据当地情况调整了管控措施。
目前,一汽集团总体复工,正在爬坡生产。上汽也开展复工测试,零部件企业也开始逐步复工复产。但他也指出,复工速度与供应链产能充分释放仍存在不确定性,确保供应链的完整和有效保障任务仍十分艰巨。其次,在运输方面需要更加精细化的管理。高速公路通畅后,省道与国道的情况也都需要持续关注。
在此大前提下,交通运输部已明确要求,针对当前部分地方存在的防疫通行管控层层加码和“一刀切”、货车通行受阻、高速公路出口拥堵等物流运行不通不畅问题,列出清单,挂图作战,加强部门协作和部省联动。
陈士华也认为,闭环管理中的疫情情况,也是企业需要关注的重点 。由于制造成本和物流费用的增加,恐将进一步降低汽车行业的盈利能力。上海复工白名单推出后,车企产能的恢复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所以每一个环节出现问题的话,都可能会影响到最终的整车的生产。
由于存在较多动态因素,车业整体恢复时间无法准确预计。如果参考过往情况,在武汉疫情期间,从开始复工复产到产能彻底恢复,需要近两个月时间。同时,恢复状况也与疫情的态势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