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寻生机?卖股权/裁员后的车企怎么走
其次,在国家鼓励兼并重组的背景下,要积极与投资者洽谈助推交易成功。据汽车之家了解,在2018年12月底登上北京产权交易所的野马汽车,在挂牌之前就曾与雷丁汽车接洽,最终双方于2019年1月中旬签订合同,野马100%股权被低速电动车企业雷丁汽车接手。
再者,被接盘的企业要与接手方通力合作,实现共赢。一汽华利的生产资质目前已被工信部冻结,想要解封必然需要拜腾汽车的协助,自身工厂和生产线也要按照工信部要求进行整改,因此双方均不能懈怠,需共同合作以取得双赢结果。除一汽华利之外,被冻结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资质的西虎汽车也需要与电咖汽车共同努力为资质“解封”。据电咖内部人士透露,西虎汽车目前正积极配合整改,重获生产资质是西虎、电咖及福建泉州政府共同的期望。
除此之外,想要在市场上站稳脚跟的车企,在产业链上下游尽量寻求协同,共享资源及降低成本。即便是近年发展迅猛的吉利汽车,旗下吉利、沃尔沃、宝腾、路特斯及Polestar等品牌在各自独立的前提下,也在基础技术研究、基础架构开发等方面尽量寻求协同,节约成本。
爱建证券汽车分析师表示,从资产利用效率的角度看,燃油车原材料的上涨、市场空间逐渐封顶,及向电气化转型对应的新型技术人才和各项成本的增加,均将促使资金及资源在市场的杠杆下重新分配,2018年多家企业出卖股权只是大趋势下的一部分缩影。
就接盘者来看,我国车企正通过股权转让这种形式,向电动化车企和创新型企业移交话语权。首先,购买生产资质的企业大多数是车和家、威马汽车、拜腾汽车等造车新势力,这些企业均以电动化产品为切入口,如威马及拜腾汽车目前的产品为纯电动产品,车和家首款量产车型则为增程式电动乘用车,而电动化是目前全球各大车企转型的重点方向;其次,受让方还有宝能集团及神州优车等跨界企业,这些企业或从内部革新,或布局出行等新兴领域,在资金、技术等加持下,扮演着汽车行业里的锐意创新者。
● 外资车企也“瘦身”
不仅中国汽车产业面临结构性转型,国外汽车品牌也开始经历转型中的阵痛,通过全球裁员及关闭工厂等节约成本,并向电动化及自动驾驶等领域加大投入。
2018年11月,美国通用汽车宣布,将转型开发电动车和自动驾驶汽车,并计划停止8家工厂的生产,削减约14000名员工。同时通用汽车声明称,随着制造成本的上升和传统动力汽车销售放缓,通用汽车决定转型投入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汽车的研发和生产,预计此举将帮助通用公司在2020年底内节省约60亿美元。
通用汽车CEO玛丽·博拉称,“在我38年职业生涯中,我从未看到过我们身处的这个行业转变如此之快。我们正努力做的,是确保通用汽车强大,确保我们在诸如电动化、自动驾驶汽车和互联互通领域保持技术领先地位,因为这才是消费者真正想要的,才是行业趋势。”
同处艰难转型之中的还有福特汽车。福特汽车近日表示,将考虑关闭工厂,并在欧洲地区裁员数千人。福特汽车负责欧洲、中东和非洲业务的副总裁史蒂文·阿姆斯特朗在一份声明中称,“我们正在采取果断行动,改变福特在欧洲的业务,我们希望成为资本净贡献者,而不是净亏损者。”福特汽车2018年Q3季度财报显示,第三季度税前亏损2.45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9.15亿元)。目前,福特在欧洲大约拥有20.2万名员工。摩根士丹利分析师预测,福特有可能裁掉其中的12%。
走上转型之路的还有捷豹路虎。2019年1月10日,捷豹路虎报告其全年销量下降4.6%至不到60万辆,公司在2018年4月至9月间损失了3.54亿英镑(约合人民币30.65亿元)。捷豹路虎表示,中国曾是其销量最高的市场,但2018年销量锐减了21.6%,在所有市场中跌幅最大。销量锐减直接导致捷豹路虎的日子更加难过,加之燃油车需求下降及欧洲更严格的排放标准实施,捷豹路虎宣布加快向电气化转型,并表示将在欧洲裁员4500人。
业内一位汽车分析师称,国外汽车品牌关闭闲置工厂及裁员等措施,均是在电动化转型的压力下思考出来的结果。为了在未来市场具有竞争话语权,分配资金是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之一,裁员、关工厂不过是一时的阵痛,但若不能把握好未来的发展方向,甚至可能失去在未来市场生存的机会。
总结全文:
从国内外车企的各项举措看,一桩桩、一件件既成事实或轰烈夺目或消无声息地重塑着这个百年制造行业,汽车产业正迎接新的转折点,油与电的话语权正在转换。在这个或长达二三十年的转换期,车企之间的兼并重组或成为常态。
首先,对于想要转让股权的企业来说,既然想要借助外力解决自身难题,就要设立合适的门槛,否则太高将无人接盘,太低则不利于自身发展;其次,身陷困境的企业要注意把握市场走向,寻求合作良机,与合作伙伴一起实现双赢结果;最后,在产业链上下游尽量寻求协同,共享资源及降低成本等应成为各大车企的共识,毕竟车企巨头如大众和福特都已组建了全球联盟,中国车企也要建立合作意识,在增强我国汽车产业的竞争力的同时,壮大企业自身实力。
从国外车企的表现看,国外汽车品牌更多以“瘦身”形式,缩小传统汽车产业链上下游投入,同时逐步扩大电动化等领域的资金输入,尽力保持自身的优势地位,通用、福特等企业的做法均如此。中国企业也在通过兼并重组等形式增强实力,在这个过程中,或大或小的企业均有可能在人们的唏嘘声中消失。可以肯定的是,想要站在未来市场竞争的车企,谁也不能避免这场转型阵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