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到来时 汽车座舱会变成啥样?
在过去100多年的传统汽车时代,汽车的作用一直停留在运人和拉货这种基本需求上。甚至说为了避免干扰驾驶,即使不承担驾驶责任的乘员也被限制了能进行的娱乐活动。说到底,这要归咎于汽车还没有脱离“交通工具”这个单一属性。自动驾驶的出现恰恰打破了这一点。它将汽车从移动工具变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不仅解放了驾驶员的工作,也同样让汽车内乘员不用再单纯的“坐车”,而能进行更加多种多样的文娱活动。
  在刚刚开幕的2019 CES展上,不少厂商就开始针对未来的智能座舱进行了一些技术展示。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车展上那些各有特色的智能座舱。
○ 球型巨幕塑造车内生活空间
  近几年车内设计的流行趋势是“大屏”,估计不少朋友还对拜腾那块48英寸屏幕记忆犹新。但是看到今年现代带来的全新的概念智能座舱,你会发现原来屏幕还可以更大。
  其实,像这样依托高度自动驾驶技术来强调“车内生活空间”的做法很多厂商都有尝试过。比如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巴黎车展上,雷诺就带来了一辆名为EZ-ULTIMO的自动驾驶概念车。
  所以说,当车辆能安全平稳的自动驾驶时,人们到底应该在车里干些什么呢?汽车工程师们也在反复思考这个问题。可能很多朋友会觉得,不用驾驶?那能干的事儿多了去了。其实相比于“可以动手动脚”,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双眼和大脑的解放似乎显得更有意义。
○ AR:让不可见的信息可视化
  虽然自动驾驶解放了驾驶员,让人类可以在乘车时拥有自由的活动空间。但再大的车厢空间还是有限的,如何能在有限的空间里拓展出无限的可能性呢?增强现实AR技术在这里就很有用武之地了。
  除此之外,I2V还有很多拓展的应用方式。比如用户独自驾驶车辆时,通过AR技术能在车内投射出亲友的虚拟人物形象,与驾驶者沟通、互动甚至是驾驶指导。
○ 多重感官交互了解一下?
  近些年,与日本一衣带水的我国在VR技术方面也有相当多的尝试,而此次在CES上,一汽红旗带来的智能座舱“旗境”则用VR秀出了他们对未来技术的理解和探索。
  在20世纪50年代,西方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剥夺人类感官的试验。当受测者在被物理方式限制了视觉、听觉、触觉之后,往往会在几小时内出现焦虑情绪,并在几天之内发生注意力涣散、智力下降、生理机能失调甚至幻觉幻听等现象。由此可知,五感不仅仅是我们与现实世界互动的重要手段,同时它也维持着人类自身生理与心理的正常运行。
  其实,红旗并非第一个尝试用视觉和听觉以外的方式与用户交互的厂商。在2018年的CES Asia上,本田就非常“不务正业”的带来过一套名为“气味王国”的技术展示。
  总的来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视听感受的升级已经算不上什么新鲜东西了。从“视、听”发展到多维度交互恐怕是迟早的事情。
○ 成年人不做选择,我都要!
  跟很多厂商专注于某一点的思路不太一样,现代摩比斯此次展示的智能座舱主要突出一个“多”字。这与前一阵非常火的一句话很是类似:成年人不做选择题,我全都要!
  Wide View Mode广角模式就比较有意思了,它主要为了服务那些比较喜欢观看车外风景的乘客。但是传统的乘车视角往往受到很多的物体干扰,比如A柱,反光镜等等。对于乘客来说视线受阻的同时也容易造成压抑感。
  相比其他几个模式,心情模式的功能性有些偏弱,更像是为了展示面部识别技术和氛围灯而硬加进去的。这说明现代摩比斯的思路很简单——“有没有用放一边,先给它加进去再说”。但其实基于面部识别和手势控制,可以进行拓展的方向还有很多。希望未来现代摩比斯能在这些新技术的基础上找到更多更有意义的应用场景。
○编辑总结
  个人认为,智能座舱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像生物识别这类新技术看起来不算太黑的科技,可以归类为智能座舱的一部分;而有一些概念车的车厢内也使用了很多尚未普及的概念,似乎也可以归类为智能座舱。但无论如何,智能座舱应该是与用户息息相关的技术,它也代表了汽车真正走入自动驾驶时代后,汽车工程师们在汽车领域继续挖掘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