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小时后,第一台智能生产线生产的IGBT牵引变流器下线了,各项指标完全合格,生产时间比原来缩短了70%。
湖南这间工厂,工人们平均每两天半就能制造出1列车,这是全球轨道交通产业平均速度的3倍。现在,他们正在向更高的中国速度发起挑战。
为昆明定制的8列地铁要在16天内制造完成,工期比过去压缩了1/3。这样的急活儿大订单,要在以前,他们是不敢接的。
李浩所在的电工班组,负责电缆接线,100根电缆在经验丰富的电工师傅手里,3个小时就能装完,但这个速度已经是他们的极限。要想更快,单靠人的技能提升,已经不大可能。
《经济半小时》记者发现,在安装完电缆之后,李浩和同事们开始安装制动导管,这原本是钳工班组的工作,现在两个班组合并,由一个班组连续承担两道工序,至少省下了30分钟的交接时间。把能够搭配起来的工序,调整到同一个工位中,实现无缝衔接,正创造出新的中国速度。
今天15道工序省出的将近4个小时,都留给了眼前这道工序,铺地板。这是车辆总装最费时的一个环节。
以前因为不能精准控制每个生产环节,往往将铺地板的工序排到白天进行,但等待地板胶晾干要16小时,意味着一个完整的工作日就要被耽误。
而现在,可以把这道工序精准控制在下班之前开始,利用晚上的时间晾干地板,第二天,后序工作可以正常进行,丝毫不会被耽误。
中国速度,可以拼技能,但不能靠加班,靠人海战术,苦熬出来。为昆明制造的地铁,正以平均每2天生产1列的速度完成。这是中车创造的新的中国速度。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友梅:你中国必须在前沿技术上,有自己的自主创新,而且是自立的,不受国外控制的自主创新,否则,中国梦是做不出来的。
近几年,中车的飞速发展,不仅满足了国内高铁建设的庞大需求,作为中国一张民族工业的名片,正在走出国门服务全球。
城市化是马来西亚经济发展的新动力。铁路,连接着大都市与新兴城镇。在这个3000万人口的国家中,轨道交通需求以每年20%的速度在增长。未来五年,马来西亚的轨道交通运输能力,需要再提高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