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从30岁开始习惯庸碌的人生,那很多故事都不会再发生,更何谈创业。对创业者来说,20岁、30岁、40岁都不算晚。
在中关村,最当一提的就是联想创办人柳传志了。上世纪80年代,已年逾40岁的柳传志主动提出了要创业,联想诞生在一间20平方米传达室里。
然而诞生最初,半年时间,柳传志拿到的计算机所给的20万公司开办费,只剩6万。几经波折,他们最终拿到了中科院500台IBM电脑的验收、培训、维修业务,从设备司得到1%的硬件备份,给各个研究所讲课,讲完课后把机器交付给对方,机器以后有了什么问题他们来维修,最终他们赚到了70万元,成为了联想的第一桶金。
柳传志的经历就在告诉我们,年龄从来都不是创业者的阻碍,肯折腾,讲方法,总会有实现梦想的路在前方。
平凡在创业者身上,或许不是好词
最怕一生碌碌无为,还说平凡难能可贵。这句话放在创业者身上尤其在理。绝大多数普通人都是平凡人,但对创业者来说,怀着平凡的志向和对未来的追求就是不思进取。
对爱国者董事长冯军来说,当年一段不平凡的底层个体户经历,也成为成功的重要条件。清华大学的他毕业于自己不太喜欢的土木工程专业,但他却因为内心的坚持毫不犹豫拒绝了北京建筑工程总公司。看准了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前景,他选择隐瞒身份在中关村做起了个体户。卖出的每件货物只赚五块钱的诚信和坚持,最终成就了“爱国者”的崛起。
这本书里有你曾经错过的创业机会
冯康和数学艺术、陈春先和中关村硅谷梦、王洪德和京海公司、柳传志和联想、王选和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冯军和爱国者……全书十九个段落,十九篇手记,以朴实的叙述和大量来自于火热生活的真实绵密的细节,塑造了一个个性格鲜明、血肉丰满、栩栩如生的杰出人物形象。这些跃然纸上的先进人物群像,既反映了中关村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发展历史,也表现了中关村面向未来的蓬勃朝气和国家层面加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力度与决心。
过去几十年中,很多人在中关村起家,有在计算机浪潮汹涌而来的改革开放初期发展大型机房技术的王洪德,创办我国第一家计算机机房技术开发公司——京海公司;也有解决了汉字输入问题,发明了五笔字型(王码)输入法的王永民;更有从英特尔离职,上任驭势科技CEO,开启智能汽车无人驾驶领域的吴甘沙等等。创业人总是兼具了慧眼、勇气和实力,来推进时代的前进。
想创业的你们,或许能在掌阅APP上架的《中关村笔记》中,找到创业者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