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策导向及风控、流动性管理之后,银行最终的算盘还是要打在定价逻辑上的。
上述个贷部门管理层人士给第一财经记者算了一笔账:眼下资金紧,银行的部分高成本负债年利率约4%。这还不是银行的最终放贷成本,计入20%左右的存款准备金后,实际成本将达到5%左右。而目前中长期贷款的基准利率仅为4.9%。
进一步从银行内部计价来看,去年初,第一财经记者从某上市银行总行零售条线负责人处获悉,该行对房贷采用“薄利多销”策略,调低了风险内评法里的房贷计提,并在FTP计算中给房贷以优惠计价。以该行的政策计算,各分行房贷利率不低于“8.3折”即能保本,因此各基层行有动力做大房贷业务。今年以来,多家银行类似的内部优惠政策均已取消,部分银行还数次调高了FTP(内部资金转移定价)计价,房贷业务对基层行而言重回“鸡肋”。
毕竟,继管控流动性风险及信用风险之后,“稳住息差”已成全银行业的又一大要务。额度本身从紧,加上总行政策不再倾斜,受创利业绩考核驱动的分支行便会抬高房贷定价,以扩大息差、拉动利润。一些房贷额度已经所剩无几的分行,就会上浮利率,量少自然价高。
对于个别额度尚宽松的银行而言,房贷定价也有一定程度的调整。
自称房贷利率仍是“良心价”的某银行内部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该行首套房贷利率最低仍有9.5折的优惠,但总体房贷利率必须调节到基准上浮,因此该分行的策略为“放一笔9.5折,必须配一笔1.1倍”,且“放贷先后按利率高低排序”。
在此之前,多家银行的放贷排序仍原则上为“先来后到”,即按他项权证办理日期先后排序,形成放贷先后批次。
除“价高者先得”外,上述银行内部人士还向记者透露了另两条获贷捷径:一是该行的“高净值客户”,可以更快获得贷款,因该客户通常在理财业务等方面对银行综合贡献度较高;二是对于一手房按揭贷款,若楼盘开发房企也是同一家银行的对公贷款客户,则房贷发放也可能“插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