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多星期前,国家举办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盛况空前,世界各地的政府、地方、企业达成了二百七十多项具体成果,意义重大。今年三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这些国家发展的大战略为全国、包括香港,带来新的和庞大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契机:就是在恪守《基本法》的前提下,作出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充分发挥香港“一国两制”的双重优势,进一步推动香港和内地、包括香港和大湾区城市群的合作与共同发展。
在《基本法》下,香港实行不同于内地的制度,但我们完全可以在符合《基本法》、“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原则下,通过制度和机制创新,让香港和内地能够达成跨地区、跨制度的合作。香港和内地已经积累了这样的经验,例如《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沪港通”、“深港通”和不久前宣布的“债券通”等等。未来,香港会与内地城市研究在制度和机制上创新,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生产和生活要素的流通。
香港可以在“一带一路”和大湾区的建设中,发挥《基本法》赋予的“一国”之利,“两制”之便,把外地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引进来”,也可以与内地企业一起“走出去”,携手参与国际合作。香港的联系功能,现在已不限于金融、贸易、物流,也在于科技、专业服务、文化、教育、青年交流等方面。举例来说,有二百年历史、每年选出诺贝尔奖的生理学及医学奖的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就选择在香港成立第一个海外研究中心。又比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也是看准香港“一国”和“两制”的双重优势,落户香港,面向中国,香港作为能吸引国际人才和技术的创新中心,可以负责“从零到一”的工作;深圳作为产品原型的制造地,可以负责“从一到一百”的工作;珠江三角洲作为批量生产的基地,可以负责“从一百到一百万”的工作。
香港与内地的协调发展、共同发展,不但能提升两地的整体竞争力,更可向世界提供跨制度区域合作的新经验,为“一国两制”的实践赋予新的意义。
委员长、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基本法》和“一国两制”是对香港和国家最好的宪制安排。香港会继续按照《基本法》的规定,以及“国家所需,香港所长”的方针,用好“一国两制”的双重优势,掌握国家的发展机遇,推动自身的发展,也为国家的建设贡献力量。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