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李仁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钱其琛在党支部工作不到三年,就提拔到区委,这种情况很少见。他觉得,原因之一是钱其琛头脑十分灵活。他在会上话不多,有事说事,工作中懂得运用“辩证法”,正面事物注意反面影响,反面事物会开掘它的正面用途。他很善于做灵活细致的群众工作。例如,对于那些死读书、不关心政治的,就引经据典,用孟子的“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等话语,来引导对方认识到国难当头的时局。
他们主要利用上海租界为据点,组织学生运动。区委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每周或两周开一次会,地点就在条件比较合适的委员家中,平时则很难见面。
当时工作都靠脑子记,实在需要稍作记录,也要用代号。钱李仁还能记起的有:s指代党员,y指干部,z指一般积极分子,m指普通群众,3s就是3个党员。不能使用工作笔记本,只能记在一些不显眼的代用品上;回去后,记录要尽快销毁。
1947年,上海地下党组织机构调整,学委下面加设中学委员会,管辖所有的中学区委。钱李仁被任命为中学委员会书记,委员三四人,是从40来人的中学区委委员中选出的,钱其琛是其中之一。
1948年冬,为迎接解放,市委机构再次调整,下面不再按工作对象划分,而按地区和界别划分。钱其琛分到徐汇、长宁、杨浦联合区,钱李仁分到上海市人民团体联合会党组,两人就此分开。
钱其琛在上海的公开身份是《大公报》职员。他1945年高中毕业后进入该报馆,在上海馆会计科做财务工作,后调入总管理处做稽核工作。
《大公报》老人刘诚对媒体回忆,钱其琛在解放前夕悄悄离开了报馆。此前大家竟一点都不知道,他是一位共产党员。
刘诚说,钱其琛非常念旧,后来身居高位,依然与《大公报》老同事保持联系。“偶然有见面,他身边的工作人员都很诧异,觉得他这么大的官,怎么对这帮老头老太太这么客气?工作人员不了解,我们在年轻时候就相识了。”
1948年冬后,钱李仁和钱其琛工作上再无交集,但他们依然保持着联系。离休后,每逢春节,钱李仁都会给钱其琛寄一张贺卡,钱其琛会回寄一张签有自己名字的贺卡。
2004年,钱其琛出版《外交十记》,专门送了钱李仁一本。钱李仁的夫人身体抱恙,钱其琛也曾来探望。
钱李仁说:“这说明一直到年老时,他还是记得当年的友谊的。我也深切怀念当年和他在一起工作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