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连造船厂的车间,偌大的施工现场,工人们忙碌作业,现场一切井然有序,各种施工设备规范摆放,丝毫不见忙乱景象。
“国之重器”并非一日铸就。据了解,辽宁舰作为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其建造总量相当于10条大型驱逐舰之和。船厂的技术人员与军代表一起,多方研究工艺改进办法,大胆地进行技术创新,成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很难想象,辽宁舰这个“巨无霸”,甲板下的阻拦机构,平面安装精度须达到毫米级,相对于在长达几十米的“身躯”操作,误差要求小于万分之一。为了确保精度,他们选定在温度恒定、人流稀少的下半夜进行安装作业,经过长达几个月的奋战,经测算后精度完全在控制范围内。
更鲜为人知的是,辽宁舰比预计时间提前5个月实现首航,提前3个月交付入列。大国工匠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打造了航母建造的“中国速度”!
翻开造船厂百余年历史,从上世纪50年代第一艘万吨轮、70年代第一艘导弹驱逐舰、90年代第一艘超大型油轮,直至新世纪我国第一艘航母……70多个“第一”犹如一串珍珠光彩夺目。
“第一”的背后,是人才队伍建设的成果。如今的大连造船厂,形成了一支以院士为带头人、上千人规模的科研和建造队伍,涌现出一大批业界知名的大国工匠:“老黄牛”刨工方秀贞、“爆炸大王”陈火金、船台“女铁人”郭玲华、屡建奇功号料的高手战怀奎、“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戴振涛……
在某型舰船舵系安装施工中,面对一无图纸、二无资料的现实窘境,戴振涛经过反复调研论证,对某型装备提出若干技术方案,最终使施工精度误差控制在0.05毫米以内,这一成果获得船厂技能类学习成果一等奖。
这些年来,面对辽宁舰“系统庞大、修造结合、技术状态复杂”等诸多难题,一大批像戴振涛这样的优秀人才,发挥团队技术优势,相继完成了千余项技术攻关,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了国内舰船最复杂的总体建造。
承百年基业,铸世界一流。我们相信,承载着强军报国使命的“大船”人,必将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