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刘华清71岁。
1989年6月,刘华清同志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基层官兵在一起。
5、1988年航母被列入可行性研究
“航母从开始论证研究到完成建造,初步形成战斗力,一般总得20-30年时间……也就是说,从现在起,在我这个海军司令任期内不上它,以后按五年一个任期,要到第五任司令看能否用上了!”
1987年3月31日,在向总参谋部汇报贯彻军委常务会议精神的提纲中,刘华清又一次向总部机关陈述,海军装备规划的两大问题中,第一就是航母。
刘华清选择了一个能最大限度降低领导顾虑的切入点:着重说航母的作战费效比。就是说相对于其他保护海权的形式,对航母的单位投入能带来更大的安全效益。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1980年代,要发展航母,经费始终是一个难以跨越的问题。
在这次汇报中,刘华清澄清了几个让航母变得遥不可及的观念:一是航母编队并不需要全部新造,编队中的驱逐舰和护卫舰就可以与机动编队共用。因为即便没有航母,海军还是需要驱逐舰和护卫舰,这些舰艇既可以作为航母编队的舰只,也可以作为机动编队的舰只。另外,基于保护海权的需要,就算没有航母,飞行半径较小的航空兵还是要发展。发展航母并不会增加飞机的总数量,只是把这些飞机改成舰载机。这可能会多出一些成本,但也不会高很多。
刘华清还给发展航母设定了新的时间表:“七五”(1986年-1990年)开始论证,“八五”(1991年-1995年)搞研究,用15至20年左右的时间对平台和飞机的关键课题进行预研,2000年视情况上型号,到2000年后形成战斗力。“这样安排,第一,从经费上看,在当前和分摊在今后每年中,并不需要花太多钱;第二,从技术上看,发展它是有各方面好处的,可以带动国家和国防相关技术的发展;第三,预研过程中,可以对航母的战备价值及存在的问题摸得更透,有利于作出最后的科学决策。”刘华清说。
郑明说,这次汇报在总参谋部和国防科工委机关产生了一定影响。1988年12月,国防科工委科技委评议申报的软科学课题,“我国航母及舰载机发展可行性研究”被列入12个入选项目之一。
向总参谋部的那次汇报后,刘华清曾对郑明说:“航母从开始论证研究到完成建造,初步形成战斗力,一般总得20-30年时间,就是现在抓,中间不断线,也得到2010-2015年前后才能形成战斗力,也就是说,从现在起,在我这个海军司令任期内不上它,以后按五年一个任期,要到第五任司令看能否用上了!”